题图一:九江路上公厕内部
题图二:南京路人行道上吹奏者
离开了上海历史博物馆,即南京路,东行,过人民公园2号门,入九江路,又从九江路斜插入南京路。到中百一店七楼去午餐。
上海中百一店经过六个多月的停业改装后,2017年12月8日重新开业。重新开业以来,一直未去过,今日兴来,欲上七楼午餐。
历经半年半年调整重造的市百一店,在12月8日重新开门纳客,而它也有了个新的名字,叫第一百货商业中心。上海人都知道,中百一店没有餐饮,改造之后,七楼成了美食世界。刚才在垂丝海棠小树林赏花,在树林边的长椅上歇息,两位老年妇女交谈中百一店七楼的美食。消息入耳,便心生午餐中百一店之念。
走出上海历史博物馆,才11:30分,尚无饿感,边走边看,感觉甚好。
今日所走的这一段并非上海南京路之商业繁华区段。过九江路一公厕。入内,先见壁上四幅国画,花鸟草木,有栩栩如生之感,国画前还有绿色植物,哪儿像公厕呀?分明是一个休息室。
1996年第一次到美国,印象深刻的竟然是美国公厕!假如说,在美国,上厕所是一种享受。你也许会嗤笑(chuckle)于我!在美国,厕所叫restroom,它容易产生误导(misleading),初学英语者以为是“休息室”。其实,称美国的厕所为“休息室”,并无不当。
美国城市,无论大、中、小,其厕所分布合理,标记醒目,宽敞明亮,无人收费。进得其中,绝无异味,扑鼻的只是一股清香,淡淡的,茉莉香,或是杏仁香。所有设施,完好无损,纤尘不染。更令人叫绝的是,所有厕所,一律配有冷、热水龙头。【至今不明,一些偏僻的厕所里的热水从何引来?】稍稍按一下,幽香扑鼻的洗手液,即会适量流出,不多也不少。手淋洗后,干手机(handdryer),擦手纸,任你选用。在进口拐角处,往往有一面大大的镜子,光洁如新,入夜,则镜灯明亮,梳妆台上陈放着吹风机、香水喷壶、衣帽刷、鞋刷等等物品。与梳妆台相毗邻的是“衣帽角”。我第一次如厕,正在迟疑,是否将自己的外衣脱下挂在衣架上?我的美国陪同James似乎看出我的心思,对我说:Leave
it there, I have never lost anything there since my childhood, I am
now 55 years old. (把东西放那儿,我从小时候到现在,从来没有丢掉过什么,今年我已经55了。)
近年来,在我国“厕所革命”成了一个热词,城乡厕所皆有改观,遑论上海闹市之公厕!
从九江路厕所到南京路,过横道线,正欲过街,对面亮起红灯,一辆公交车过来,我停步,公交车也停住,意思是让我先行。在闹市中心也能有此遭遇,倒没想过!
据CCTV不久前报道,新版《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将礼让行人纳入其中。机动车在路口右转弯未让直行的行人先行的,记3分罚款50元。在路段上行经没有信号灯控制的人行横道遇行人未礼让的,记3分罚款100元。
我又想到了在美国的日子。
......
真奇怪,折磨人的时差对我居然不存在。在美国的第一夜睡得真香。在临街的卧室中醒来,耳闻的却是在窗外鸟雀的鸣唱。一读手表,正是晨6时。依旧早起,外出晨炼。
信步走出宾馆大门,过马路。刚迈出两三步,忽见一辆黑色小车,从右侧远处疾驶而来。我下意识地停住脚步,让车先行。不料,小车在右侧刹车。我呆立着,不知所措,以为小车发生了故障。但见车主从车窗里探出头来,微笑着说:Just
go ahead!
(你先走吧。)活了这么一把年纪,从来都是人让车,人怕车,还没见到过车让人,车等人的。我小跑几步,过了马路。伫立在晨风中,转身向小车行注目礼。
前几年,在杭州就尝到了车让人的“礼遇”,如今的上海在横道线前,车让人,已渐成一道城市新景!
走在四月的南京路,不见浓荫,但梧桐树枝干上刚刚吐出嫩绿的叶芽或是小叶,嫩生生的,煞是可爱地上洒着樟树“换衣”换下的红叶。此时的阳光和冬日相比,显然明亮许多,不远处传来乐器的吹奏声,走近方知乃一女子站在街边吹奏中号,乐声洪亮而又低回,颇具感染力。
在美国的地铁和路边常见此情此景,他们被称为街头艺术家,我习惯于伫立聆听,并丢入零钱。今日此吹奏女士的跟前,不见接受零钱的工具,走过听过而已。
上海音乐厅,距此不远。每到年末,上海音乐厅外的小树林就会迎来最美落叶季,金色银杏,落英纷飞,一夜金色“地毯”,成为上海最美风景线之一。此时,上海音乐厅举办的“银杏音乐会--落叶‘交响曲’”开始上演,音乐厅户外广场聚集了许多欣赏银杏叶的市民。
自2013年开始,银杏音乐会每年如期而至,去年,我曾经有幸巧遇,满地金黄的银杏叶间,2台现代电子管风琴架设其中,2位乐手在飘飘落叶中演奏了《加勒比海盗》、《星球大战》、《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等经典电影原声曲目。现代电子管风琴可以产生优美多变而又富有魅力的音响,它的效果就像一整支乐队在演奏,音乐非常丰富震撼。当熟悉的旋律响起,吸引了赏叶的人群驻足观赏拍照。路人十分喜欢这样的形式,既能够欣赏美景,又享受到曼妙音乐。
上海是一座有文化底蕴的城市,真希望能见到更多的路边音乐家的表演!
在南京路上行走不足20分钟,就让我一次次想起1996年深秋的第一次美国之行,过西藏路,走地道,出了地道就是中百一店了。
从地道上南京路,有电梯,高度虽然不高,却给行人带来方便啊,尤其是老年行人。
1996年初到美国时,上海还不见此类露天的马路电梯,在美国大城市,随处可见马路电梯,且站立电梯者一律靠右站,左边留出通道让心急的行人通行。当时我想:既然已经上了电梯,为啥还要抓紧这一两分钟时间登梯呢?生活的节奏也太快了吧?
如今在上海,马路电梯也非新鲜事儿了。
到南京路街面,左行便可入中百一店,电梯直上七楼。顺风大酒店食客盈门,偌大的大厅内,几十张桌子皆被占。独自一人,选两个边桌,开始享受午餐。果然,味美!
离开时,要了一份菜单,备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