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风来含花香
游兴得提振
题图二:公园赏菜花
沪上第一家
在樱花岛逗留了一个多小时之后,便出岛,过桥,东行,见白玉兰和紫玉兰,前两年在此,就能见到一片片金黄,今日不见,心里一沉,难道今年世纪公园改弦更张,不种油菜了?不可能!刚才还询问过公园的扫地工。
2016年3月28日曾第一次到此观赏油菜花,意外,大喜!2017再来!今日为第三次到世纪公园赏油菜花了。
为了观赏油菜花,曾经去过江西的婺源,曾经去过上海奉贤的庄行,皆留下了难忘印象。
观赏油菜花似乎是近年来才兴起的,比起郁金香,樱花和梅花等“贵族花”来,油菜花堪称“下里巴人”,但是,那一片片的金黄,那一阵阵扑鼻的菜花特有的香气,实在叫人陶醉也。乾隆皇帝写了数以万计的诗歌,唯下面这首还常常被人提及,被人欣赏哦。
《菜花》
-- 清·乾隆
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
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
当然,我最欣赏的是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017年3月11日,到世纪公园观赏油菜花,公园的油菜花地分两大块,小块在草坪北,大块再朝西行,在“乡土田园区”内。
行至草坪北,方知今年这里不种油菜了,改种了别的花卉,尚未开放,不知啥花也。
朝东走,入“乡土田园区”,今年不见了“花门”,直接映入眼帘的是大块金灿灿的油菜花地。双目一亮,惹人喜爱!
花田中间有纵横之田埂,而且田埂较为宽阔,游人能行走自如,进入花田中央【顺便提醒:雨天,或雨后初晴,不宜观赏油菜花,因田埂滑湿,且鞋帮易沾土】。这种情形在婺源农场的油菜花地不可能想象。农民惜土如金,为了增产,咋可能留出宽阔的田埂,供游人进入油菜地去赏花呢?虽然每年婺源游客如云。在世纪公园油菜花地,进入花海之中的游人还是小心翼翼,生怕踏坏了油菜。
几乎人人手持相机,赏油菜花者半是赏花半是拍摄,更准确地说:游人的主要心思花在取景拍摄上了。不少半老徐娘,成群结伙,浓妆艳抹,穿着花哨,在油菜花地里,搔首弄姿,pose甚为夸张。也许在弥补她们青春年少时的某种遗憾吧,此情此景,可以理解。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他们的“先生们”,即同龄的“老男人”们却没有她们这么潇洒,这么会享受,会游乐。很少,或者几乎没有见到一群群的老叟,更多见到的是老头儿身背单反,转悠于景点,寻景拍照,留下孤独的背影。从来没有见到穿着时髦的老叟,结伴出游,在油菜花地,叽叽喳喳,在别的景点,喳喳叽叽,摆摆pose,轮番留影。--这是一个值得社会学家研究的社会现象哦。
各人喜好不同,我特别爱闻油菜花的香气,据说郁金香,花之贵族,其散发的气味乃有毒气体!慢走观赏于油菜花地,我甚至觉得有提神之功能!油菜有远看有远看之美,近观也有近观之美。你看,那一朵朵油菜花,四瓣全部绽放开,那花心吐出几根小巧纤细的花蕊,四瓣花瓣成十字形,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那么淡雅清秀;一朵朵嫩黄色的油菜花,羞羞答答,还没绽放开她的笑脸,可显得那么晶莹淡雅;那朵杏黄的油菜花,半开半闭,在微风中婆娑起舞,引来小蜜蜂和蝴蝶的关注,令人想起唐代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