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女儿举手拍樱花
题图二:我爱岛上樟树林
3月23日独自一人到大宁郁金香公园观郁,3月24日就与女儿来到世纪公园的樱花岛赏樱,真可谓马不停蹄!
夫人问:为何如此着急?我答:人误花一时,花误人一年啊。尤其是樱花,花期仅仅一周左右,昨日在大宁郁金香公园见到樱花已经盛开。
上岛,首先见小鸽房,这里养着上百只白鸽,有鸽食出售,专供家长带小孩在这里歇坐喂鸽子,看鸽子。不过,今日走过,女儿与我皆掩鼻也,天气转暖,一股异味扑鼻,这群小孩即家长咋吃得消哦!
行不远便见岛上小树林,这里遍植樟树,高高大大,遮天蔽日,如入古树林,似远离了尘世,来到寂静处。作深呼吸,空气极为新鲜,精神为之一振。这种感觉很好,与女儿分别留影于此。
今日来的真是时候,去年到此,有的枝头樱花一半盛开,一半含苞。樱花的花苞煞是可爱,一把一把的!而有的樱花已经开始落下花瓣,地上粉红一片。
歇坐于樱花树下之长椅。一位中年妇女家住附近,爱好摄影,她告诉我,最近每天读来这里。前天(3月21日),一朵樱花也不见,昨日(3月2日)到此,见到寥落樱花,万万没有想到,今日上岛,满目樱花,白花花,红灿灿的一片又一片,如云彩啊。
我说,你说话很有文采啊。她告诉我,她喜欢艺术,喜欢摄影,生活在艺术氛围之中。人说我是傻瓜!
后来我离去,让女儿歇坐,女儿与她交谈甚欢,艺术家向我女儿展示了大量存于单反中的大量作品。
赏樱,很少见到雪白的樱花。大多的粉红的,浅粉红的,如鲁迅所描写的东京上野公园的樱花“如一片片绯红色的轻云”。
歇坐在樱花树下的长椅上,我又把手机当电脑,上网查阅“白色樱花”,方才得知,樱花种类之多,出人意料哦!
我认识樱花主要看其树干树皮上有明显的“横纹”。果然,东京樱花“树皮紫褐色,平滑有光泽,有横纹”。但是,东京樱花“花与叶互生”,显然,今日所见只见樱花不见叶子,非东京樱花也。不过,刚才上岛之前,说明牌上告知:岛上千余樱花树,迁自浙江奉化溪口山村的山坡。
非东京樱花,那么是啥樱花呢?看来,有点像是“垂枝樱花”了(学名:Cerasus subhirtella var.
subhirtella)
百度特意说明:大多数中国引进的樱花,枝条都是向上长或者伸展开来的。垂枝大叶早樱在生长的初期也和大多数樱花一样,但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大枝横生,小枝直立或下垂,形成垂柳状的樱枝,形态类似龙爪槐。垂枝大叶早樱的花淡红偏白,花型紧致,加上因为垂枝特点而带给人的宁静淡雅之感,常被日本人誉为最美的樱花,而且,樱花的颜色有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从樱花岛上的樱花树看,跟此描述相符,枝条向上或伸展开来哦,而且樱花岛的樱花粉红色与白色居多。
2010年4月5日游览日本神户的平安神宫,偶遇四位澳大利亚两对夫妇,他们供职于悉尼一大学,皆为日本研究所的研究员。与他们有15分钟的英语交谈,交谈甚欢,不想构成那次日本赏樱之旅的高潮。交谈中心:日本樱花。核心词:矛盾的日本樱花,矛盾的日本樱花。
-- 你们今年可以看到两季樱花哩。
--
是啊,每年9月到11月,你们中国的秋季就是我们的春季。
-- 你们澳大利亚的国花是golden
acacia吧?(注:金合欢)
--
哦,你居然知道我们的国花,你到过澳大利亚?
--
没有,我在一部澳大利亚的小说中读到过,留下印象蛮深。
-- 中国的国花世什么呢?
-- 应该是peony(注:牡丹花)吧
。
--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是日本的骄傲,是日本文化的图腾,类似中国的牡丹。
--
但是,日本人却很少在庭院里栽种樱花。
-- 为啥?
--
据说,他们害怕樱花凋谢时带来的伤感情绪。
--
而且,日本人从不用樱花来形容美女。我曾赞美一位迷人的女士,说“你美如樱花”,不料,这位女士竟然十分生气。
-- 唉,矛盾!
--
林黛玉葬花落泪,没想到日本人比中国的古人还要脆弱。
--
奇怪的是,日本人认为樱花之美,美在凋谢,而非盛开。
-- 咋会呢?
--
就是呀。他们一边为樱花伤感,一边又认为樱花之美,美在凋落!
-- 又是一个矛盾!
--
说起来他们觉得樱花伤感,可是,你看,但凡樱花繁茂处,就会看到很多日本人,或拖儿带女、或呼朋唤友,在樱花树下席地而坐,赏樱、聊天、喝水酒......。遇到热情的、喜欢交朋友的年轻人,还会邀请你加入他们,共饮美酒,甚至载歌载舞。一杯杯清酒都能喝得人微熏。
-- 真是说归说,做归做。
--
我们中国的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日本人太认真,而中国人太不认真。
--
你看,日本人赏樱,也玩得那么认真!我们中国,现在樱花也多了,所谓赏樱,也就是走过,路过,看过,不见如此场面。
--
樱花短命,一周左右的开放期,来得快,去得快。一夜之间,满树的樱花全部凋落,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
-- 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凄美。
--
你要明白,在日本人眼中,又有名堂了。
-- 啥名堂?
--
他们认为,片刻的绚烂达到人生的巅峰,发挥最大价值,接着,结束自己的生命,没有丝毫的留恋。
--
日本人称之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
据说,这就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
-- 矛盾,矛盾!
-- 澳洲人难以理解。
-- 我们中国人也难以理解呀!
以下图片是当日交谈后与四位澳大利亚学者的合影。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