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留影雨中止园
题图二:故事凄婉动人的悟因楼
世德院为陈廷敬出生地。院落大体形制均与树德院类同。除祠堂外一概不用斗棋,柱间枋木组合主要为:平板枋、大额枋和雀替,柱础、门枕石、影壁均为素面,门窗一般为拱形或方形,窗以直棂窗和支摘窗为主,木栏板,梁架结构极少装饰,室内次间多设落地罩,纹饰一般为几何图形。
隔夜,赵燕导游说,因为我们主动购物,她赚了点小钱,到皇城相府,她掏腰包,为我们请一个金牌讲解员。结果,没有请到,来了一位见习讲解员。爬坡登高,立即气喘吁吁,还不及我们老头老太,讲解也缺乏底气,在拥挤的游客中,在雨声中,她的讲解被淹没了!
--
唉,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一位团友叹息道)
侯门一入深似海。-- 沿着千折百转的回廊巷道走进皇城相府的小姐院,无论谁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悟因楼讲述了一则凄婉的爱情故事:清廷大臣陈廷敬的孙女陈静渊,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远嫁他乡,丈夫早逝,只好返回娘家,住在“悟因楼”上。在一次家庙祭祀活动中,陈静渊偶遇青年才俊柳若风,两人一见钟情,却苦于森严的封建礼教而不能结合。陈静渊遂万念俱灭,走上绝路。
庭院深深,画廊寂寂,秋千空垂,只有那一池碧波中锦鲤摇尾,让人遥想数百年前的繁华。当年相府众千金在这里吟诗作画,一个个锦心绣口,满腹诗书,想必不输《红楼梦》中钗黛一流。
这里的陈设不仅富丽堂皇,而且来历不凡:小姐们对弈抚琴的东厢房,悬挂着翡翠玉石制成的《松鹤延年福寿图》,“苍松万古青永驻,云鹤千年寿无疆”的楹联出自乾隆皇帝的御笔,豪门气度由此可见一斑。
绣房的屏风为樟木浮雕《百鸟朝凤图》,是仿故宫屏风制作的精品。小姐们用来刺绣的机具,则是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随康熙皇帝南巡时从苏州带回来的,不同于北方的刺绣机具。最为珍贵的是樟木雕成的三层透花雕竹隔扇,据说除故宫有一紫檀木的,全国再无第三。
令人叹息的是,即便生在这诗礼簪缨之族、温柔富贵之乡,相府才女的命运亦如《红楼梦》所描写的那样凄婉,一座悟因楼便可窥见陈廷敬孙女陈静渊的悲情人生。书香门第熏陶出陈静渊这位诗书画俱佳的才女,然而她青春丧偶,逐渐形成了多愁善感的诗风。父亲陈豫朋念她凄苦,只好以“命中注定”来劝慰她,并为她居处之楼取名“悟因”。陈静渊的诗集《悟因楼诗草》,如她23岁即香消玉殒一般,早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仅有不多的诗作传递着她内心的愁绪:纵使“悟却前因万虑消”,也还是“憔悴形容暗里凋”啊!
小姐院中珍藏着陈静渊所画的一幅《牡丹富贵图》,让人联想到当年尚未出阁的陈静渊,在春风中烂漫地绽开笑容。
春雨霏霏,当我们来到止园,参观便将结束。止园,建成于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是陈氏家族最大的一处园林,占地近1.1万平方米。这里是相府主人经常召集文人墨客饮酒作诗的场所。
2015年4月19日中午11:22分走出皇城相府,午餐,接着上大巴,直奔洛阳而去。抵达洛阳神州牡丹园外的时间是下午2:45分,耗时三小时,不可谓不快捷也!毕竟从山西又回到河南啊。
不得不一提的是,4月19日的天气。在皇城相府参观过程中,一直撑伞,雨下得耐心,影响参观,心情亦受影响:当天下午,我们将去洛阳的神州牡丹园,到洛阳赏牡丹,乃吾之夙愿,结果举伞赏牡丹,岂不扫兴?皇城相府
→ 洛阳,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曾经一度地面发白,晴而无雨,带来一阵欣喜。
--
老天爷帮帮忙,好不容易来一趟,别让我们打伞看牡丹啊!
-- 这时临门一脚,可要踢好了!
大巴上,游客们你一言我一语,虽然是戏言,却带着点祈求的口吻。
毕竟春天,天气多变,车停洛阳神州牡丹园大门外,地面湿漉漉,又见小雨霏霏,但大多数游客都没有举伞,请看照片。
入园,雨基本停了,但是,新的揪心事儿发生了!
牡丹花的花瓣薄而大,经不起风吹雨打,只见硕大的牡丹花朵花瓣下垂,没了精气神!心往下一沉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