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青山行欲尽,山光潭影空人心【3月15日阴天上午】

标签:
游览云台山红石峡 |
分类: 寻踪山水 |

题图二:无限青山行欲尽,山光潭影空人心

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以独具特色的“北方岩溶地貌”被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景区面积190平方公里,含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子房湖、万善寺、百家岩、仙苑、圣顶、叠彩洞、青龙峡十大景点。还有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瀑布。
景区内的管理井然有序,治安、卫生与交通堪称一流。无论是在广场上,还是进入红石峡,一丁点儿果皮纸屑也很难见到,时不时就能见到环卫工人的身影。这里的交通便利、快捷更是令人称道。据介绍,景区内有900多辆大巴,游客不用焦急的等待,没头苍蝇似的问路,穿梭如流的大巴随便上,到达任何你想去的地方,没人跟你要车票。挺直了身板的武警战士不怒自威,有力的维护与保障着景区内的秩序。
红石峡蜿蜒的山道上蠕动着红男绿女,顺着绝壁边的石板路,海拔越来越低。说不上名儿的树丛遮天蔽日,刚刚游出“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的诗意,被一种近似蛙鸣的声音所淹没,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里峡谷幽深,气候条件和山上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便滋生出了特有的物种,那些无处不在的鸣叫声,就是一种被当地人叫做知了的飞虫发出的,看上去和我们夏日里常见的知了大小差不多,只是颜色却浅得多,几近灰色,而且鸣叫的声音与我们常见的知了亦相去甚远。
凿刻在崖壁上的资料显示:我们的脚下和身边是红色石英砂岩,厚度达150多米,是距今12亿年前后的滨海沙滩环境下形成的,伴随着当时的海平面上升与下降,本区时而沉入海底,时而露出海面,从而形成了滨海形态。砂岩中的红色,是由铁质氧化形成,由于铁质含量不均匀,导致砂岩的色调深浅不匀,形成各种美丽的图案。
不断前行,道路越来越窄,右侧向下深不见底,左侧向上高不见顶,游人处在紫红色的包围之中。那些岩石光滑而沁凉,多变而凝重。这是一处高600多米的断崖,丹崖断墙由紫红色砂岩构成,长250米,近九十度的坡度。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从心底惊叹当年造山运动的伟大。
此刻,就有不少人怨声载道,叫苦不迭。而我禁闭了所有欲望,调动一切神经告诉自己,这就是一种经历,这就是一种意境,这也是一种体验!有了这种理念,本来觉得闷热难耐,此刻反倒平静下来,觉得时时有清凉的山风拂面而过。
蠕动的人流,渐渐为一座山洞吞没,光线越来越暗,微弱的地灯放射出幽幽的蓝色或黄色的光,抽风机起劲地置换着空气。我平神定气,万念皆无,凭着感觉随大家向前挪动。不知哪个淘气鬼突发奇招:“地震了!”可是没人理会他。试想一下,你要理会,又能怎么样呢?大家互相制约着,依附着,想动也动不了啊!其实我当时真的冒出过一种想法:真切的感受一下山洞突然紧缩,挤压出我内心卑微的小来。
不知过了多久,眼前的光线渐渐强了起来,转过一个弯,出了山洞,豁然敞亮。两边向上向下都是绝壁,形态各异的山岩布满了绿苔,大有“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意境。高低不等的瀑帘比肩接踵。脚下是一条绿如翡翠的深潭,哗哗的水声不绝于耳。山道规范着人流,人流点缀着山道,一会儿你是我镜中移动的景,一会儿我又成了你景中的人。




















这个景区集秀、幽、雄、险于一身,泉、瀑、溪、潭于一谷,有“盆景峡谷”的美誉。温盘峪峡谷夏季凉爽宜人,隆冬则温暖如春,一年无四季,温度保持在25摄氏度左右。顺着栈道进入红色岩石陡立的峡谷,发现两侧岩石好像触手可及。温盘峪峡谷最窄处不到5米,最宽处也不过20多米。Z型迂回前进,抬头望只能见到一线天。峪内夏日凉爽宜人,隆冬苔卉莳草翠,故称红石峡。谷里分布“白龙潭”、“黄龙潭”、“青龙潭”、“黑龙潭”、“卧龙潭”、“眠龙潭”、“醒龙潭”、“子龙潭”、“游龙潭”,构成“九龙溪”。还有“幽瀑”、“穿石洞”、“相吻石”、“双狮汲水”、“孔雀开屏”、“棋盘山”等景观。谷口南端有一狭窄的峡谷称为“一线天”,且有瀑高50余米的白龙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