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未都文章:煤油炉【3月12日午休之余转发】

(2018-03-12 15:21:16)
标签:

转马未都文章

煤油炉

分类: 断想不断
煤油炉
马未都文章:煤油炉【3月12日午休之余转发】

今日午休起床,读到马未都文章“煤油炉”,让我忆旧。1972年分配到玉环坎门工作,当时,煤油炉曾经是家中的主要炊具啊。今生难忘之。温州人手巧,能很快敲打出一只煤油炉来,当年5元一只,可解决大问题了。玉环有大量的生猛海鲜和新鲜猪肉,就是家中炊具简陋,很难像现在有天然气炉灶烧出一流的佳肴啊
-----------------------------------------------------
煤油炉——旧物之四十二  
       煤油炉算是彻底消逝了,估计进旧货店也找不到它的踪影了。过去煤油炉是富裕家庭的必备,由于普遍使用煤炉子,临时来个客人或做个小饭,煤油炉就会大展身手。划根火柴点燃,炉捻可以调节火焰大小,虽然不适合煎炒烹炸,但小火慢煨,炖菜煮面游刃有余。
       煤油炉的麻烦是使用煤油。煤油需要事先买好置于家中,有安全隐患;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使用时有烟,气味很大,如果在楼道里做饭,满楼都是久挥不去的煤油烟味。加之煤油历来很贵,很少有人长期使用,家中常备,以备急需。
       在煤油炉时代,我听说一件趣事。有个酷爱绘画艺术的青年,无钱但爱画还有眼光,他看上谁的画就会上门虔诚索画,那时大部分画不值钱,画家们多数也会欣然作画以赠。但总有少数画家有名气,不愿平白无故赠画而婉拒,每逢这时,他会不急不恼,就在人家门口楼道里支起小煤油炉,一日三餐地煮挂面,合衣而卧,静心读书而等待云开日出。一位老画家初起恼怒,半月之后知道此劫难逃,只好笑脸相迎让其登堂入室,真诚赠大幅山水才使此事告一段落。
      中国自古的文化从众。青年索画之初,邻居均以为无赖上门,谁知半月下来,满楼的煤油加白菜挂面味让人省悟,舆论于是转向,对画家越发不利,“人家不就是要张画吗,都住半拉月了”,老画家审时度势,大幅力作以保心安。青年索画煤油炉立了一功。
       煤油炉至少二三十年未见过了,但它那蓝幽幽地火苗,可大可小的调节旋钮,煮开挂面时甩上个荷包蛋,最后再滴上几滴香油,搁上切碎的葱花和香菜,都在我的记忆里成为永恒的画面,极为诱惑。
                                                                                                                                          2018.2.16初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