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留影西关骑楼街
题图二:步入开元镇国禅寺
广济桥在潮州古城东门外。当我们结束了广济桥的游览,便直接进入潮州古城之东城门。进入了古城。
根据近年旅游的经验,几乎每一座城现在皆有“古城”和“新城”之谓。进入城门,我们来到西关骑楼街。街面两侧多骑楼,商店商品非上海可见,地方特色十分浓厚。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有一方特色食物啊。一群来自上海的游客,到此一游,所见跟到异域旅游并无二致。中国,地方大啊。
古城多牌坊,但遗憾的是,所谓牌坊,皆为新建。据说老牌坊在文革中破坏殆尽。这让我想起了安徽的棠樾牌坊群,那才是正宗的牌坊啊。
行不远,便进入了赫赫有名的唐朝开元寺。
开元寺位于开元路。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元代称“开元万寿禅寺”,明代成“开元镇国禅寺”,清代以后“开元镇国禅寺”与“开元寺”并称,该寺自建立以来,历代均有维修。现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整座寺院保留了唐代平面布局,又凝结了宋、元、明、清各个不同朝代的建筑艺术,香火鼎盛。
“文革”期间,开元寺曾遭严重破坏,1982年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捐资,进行全面维修,使开元寺重现昔日风采。
天下寺庙一个样,比如“度一切苦厄”的劝世箴言。只是植物因地而异。比如题图二的菩提树,即在江南无法见到。
菩提树下,这位导游说: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觉悟,菩提树因此成为觉悟的代名词。直到今天印度教的沙陀们还经常在菩提树下思考。我国则不然。
归来百度,发现导游所言是也。
我喜欢独自在寺庙内闲走。开元寺规模庞大,肃穆壮观,是一组较完整的唐代建筑群。其山门外照壁,嵌有“梵天香界”石刻。全寺内分四进,分别为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西有廊厅,纵深60余米,建有观音阁、六祖堂、地藏阁、住持厅等。其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建在高出地面的台基上,面阔5间,进深4间,重檐歇山顶,殿脊以葫芦、雉尾为装饰。大殿和殿台四周的石栏板上,嵌有唐代石刻78块,敷演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并刻有猴子莲花等动植物图案。殿前有1对石经幢上镌《准提咒》和《尊生儿》。殿内神案前有元泰定二年(1325年),用陨石刻成的大香炉,净高15米,由大小6层叠成,上镌“天人献花”字样及走兽、蟋龙、变莲瓣、梅花鹿等图案,刀锋犀利,棱角分明,刻工精美,是十分珍贵的文物。殿内还有建于明末的金漆木雕千佛塔,璀璨夺目。塔基6个柱头分别刻成6尊力士,基座6面浮雕唐僧取经故事,人物栩栩如生。基座的每个门洞,均置十八罗汉及二十四诸天尊塑像。此外,还有南宋政和四年(1114年)铸造的千斤铜钟、元代的铜声板等一批珍贵历史文物。寺内的藏经楼至今还保存着8大橱乾隆钦赐的雍正版《大藏经》7240卷,内有汉、番、梵对照本,还有木刻印刷的佛教故事、连环图卷,其数量之多,资料之全,为国内寺院所罕见。
开元寺古朴雅致,处处闪烁着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1980年,开元寺进行大规模重修,千年古刹又重放光彩。每天,前来朝拜旅游的海内外人士络绎不绝。
走出千年古寺,入街市,团友纷纷进入,交流购物经验。我的脑海里还时不时出现刚才在开元寺内所见的 《心经》一言:“度一切苦厄”。记得在镇江金山寺第一次见到“度一切苦厄”的横匾,触动很大,思考很多。
学佛的人往往对苦有深刻的认识。说到苦,有身苦与心苦两种:身苦的感觉人们大致相同,就象冬天、夏天大家都会觉得天冷、天热;感冒、胃痛一样觉得难受;火烧、刀斩都会觉得疼痛。心苦是心灵烦恼引起的痛苦,心苦是千差万别、因人而异的。例如同看一轮明月,有人欢喜赞叹,有人落泪伤心;同游一处风景,有人心旷神怡,喜气洋洋,有人满目萧然,感极悲泣。
所谓“厄”,即厄运也。人生在世,会走好运,亦会走厄运。外出旅游,很潇洒,很浪漫,但是也潜伏危险。外出旅游而丧命者也时有所闻啊。
人们信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祈求上苍保佑,趋吉避凶,转危为安,逢凶化吉。佛教有信仰三世因果报应。江南有句俗话,人人皆知:前世作孽。此言将个人今生的祸福归结到了前世,那就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导游的小旗在大巴前挥舞,我的思路也就被打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