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6月15日的八仙花展区
题图二:11月5日的八仙花展区
兴致勃勃与王君在大温室内观看并拍摄了大量经典秋菊之后,信步来到绿荫茶餐厅对面的小花园,这里就是今年6月15日我观赏八仙花之处。人的视觉是有记忆的。进入八仙花区,我心头一沉,五六个月不见,咋的成了如此模样?昨日还是花枝招展的少女模样,今日竟成了体形佝偻的老妇?
6月15日,此园满园春色,满目鲜花,妖艳夺目啊。如今,蓬头垢面,一片灰色矣。当然,这跟今日的天气有关联。请君细细比较题图的两幅照片吧(还有下面两幅615的照片)。
由此可以看出,由此可以悟出:旅游跟季节有何等巨大的关系!大自然的彩笔掌握在上苍手中,上苍随时在描绘着人间景象呀。你虽然感觉不到,但是,变化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2006年11月我与女儿到日本看红叶,2010年3月- 4月间,我又到日本赏樱。两个季节,两种迥异的风光啊。尤其是3 -
4月间到日本,脑洞大开:原来,这一大片一大片潜伏在路旁,公园角落甚至十字路口的绿树,皆樱花树也!时候未到,时候一到,齐刷刷灿烂一片,樱花如云,樱花如织锦,樱花如梦啊!
2006年岚山的红叶虽然也灿烂,但如何能敌过大阪春日之樱花?
漫步色彩暗淡的八仙花苑内,我想:不能到转瞬华发早生时才感叹光阴如飞,不能到除夕闻爆竹声时(很好,上海这两年的除夕已经不闻爆竹声)才感叹日月如梭啊。一年24个节气,半个月就是一个新的节气,节气提醒农务,也提醒我们光阴似箭哦!
从6月15日 →
今日(11月5日),不过半年时间(差十日)而已,八仙花开了谢了,荷花开了谢了,桂花开了谢了......。
我与王君来到小树林边上的长椅,面前是大块的草坪。6月15日,我就是在此长椅上歇息了一个小时,看小松鼠跳跃过草坪,并进入呆境,今日又来。一位老妪在草坪上打太极,另一位在玩风铃,悠闲自得啊。
一位老妪家住附近,常来森林公园健身,她幽默地说,公园来多了,医院就去少了。
我与王君乃1961 -
1964年上海南郊中学的同窗,1964年我考入复旦,他考入上海外贸学院。一别几十年不通音讯啊。只是有了微信之后,在群里相聚,见过几次面,去年11月2日同去醉白池赏菊,今年来森林公园赏菊,不见又是一年。两人林边长椅上的交谈无中心,又有中心
-- 那是是忆旧!几十年的陈酒,一旦打开,酒香馥郁扑鼻啊!
在林边长椅歇坐近一个小时,入旁边的绿荫茶餐厅午餐,点了几个菜,100元不到,一条红烧划水味美啊!菊展是森林公园一年中的节日,加上今日为星期天,餐厅生意之好,非平常日子可见。
饭饱酒足,踱出餐厅,过桥,在桥上两人合影数张。有热心者为我们拍照,彼此皆乐。
行不远便见攀岩。
经常在电视里看到攀岩,孤陋寡闻,以为此乃一项新兴的运动!其实,攀岩运动,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早在1865年,英国登山家埃德瓦特,就首次使用钢锥、铁链和登山绳索等简易装备,成功的攀上险峰,从而成为攀岩技术和攀岩运动的创始人。
1890年,英国登山家又改进了攀岩工具,发明了打气用的钢锥和钢丝挂梯,以及各种登山绳结,使攀岩技术发展到了更加成熟的阶段。
攀登比赛设有安全保护装置,如绳索、铁索等,但并不允许参赛选手使用。运动员只能靠两手两脚蹬抓岩面上突起的支点、棱角或裂缝,以进行向上的攀登。因为这项运动需要勇气和攀登技巧,从而使得这项运动极富刺激性。所以,人们经常把这项运动誉为“峭壁上的艺术体操”和“岩壁芭蕾”。
生于1985年的亚历克斯 · 霍诺尔德(Alex
Honnold)拥有着多项徒手攀岩项目的世界记录。几乎每天都会被人在网上询问“他死了吗?”
但是,此人命大,2014年成为独自徒手攀爬上加拿大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半顶山600米绝壁的第一人。
“玩命者”霍诺尔德说,其实他没有太多工夫去猜测自己从山体上脱落会是个什么情状,因为真的贴在峭壁之上时,他根本不会想这座山之外的事情。
不过有的时候也由不得他不想。2012年霍诺尔德在美国加州的优胜美地国家公园进行24小时之内挑战三大岩壁,在过渡点之间转移时,差点失手,身下就是万丈深渊。他当时长舒了一口气,随后又恢复了淡定的表情。陪同他做徒手攀岩准备工作的伙伴曾经在采访时表示:“帮助你的同伴去做一件有可能将他引向死神的事情,这种感觉很复杂,但是你没有办法拒绝他。”
徒手攀岩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攀岩者自己是否相信自己能够完成。霍诺尔德会在攀岩之前对路线进行系统仔细的考察,在前期进行有保护的踩点,清除各种障碍,考核和制定详细攀爬计划,在体能和天气最佳的日子进行徒手攀岩。一旦登上峭壁,每一次出手他都拿出百分之百的自信,没有一点犹豫。多难多危险的攀登路线,在他看来只是一次对技术的测试,死亡的风险也只是个难度指标而已。
这个看起来不怕死的人,并不是无所畏。他害怕过虫子、蜘蛛、蛇,在开车或者搭飞机时遇到紧急情况,也会紧张不安。和常人一样,他会忧虑日常的人身安危,只是他“更能接受自己会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死去。”你看,人的心理实在复杂啊。
说到人的心理,小孩也早已显示出巨大的差异。今日见一小女孩,十岁,吵着闹着,让妈妈去买票,一定要玩攀岩,妈妈拗不过,只得从之,小女孩的后背牵了一个保险绳,在工作人员的拉扯下不断升高,妈妈的脸紧绷,双手还捏拳,女儿在近十米的高处还乐呵呵地朝妈妈笑!
另一位男孩,妈妈鼓励他玩攀岩,二话没说,一溜烟地跑了,连声大叫“我怕,我怕!”
小女孩在攀岩上的“雄姿”,请看下面照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