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南通街景
南通的交通,温情脉脉,令人难忘。
上个月21日 -
24日小住常熟,乘坐了几回三轮车,且不说价格比出租车还贵,所有三轮车皆电动,速度飞快,穿行于闹市街头,穿梭于车缝之间。险象环生,提心吊胆,无乘坐三轮车之悠闲,有乘过山车之惊吓。还要不断提醒师傅:慢点儿,注意安全。
--
没事儿,请放心。你看,我在路中央骑三轮车,到底谁怕谁?(车夫说,口吻自豪)
-- 啥叫“谁怕谁”?(我问)
--
他的意思是,汽车怕他的三轮车。(友人解释道)
说时迟,那时快。一辆黑色的奥迪在三轮车前戛然刹车。我吓出一身冷汗,车夫却付之一笑。
想想也是,奥迪轿车撞上了三轮车,倒大霉的还是开奥迪车的呀!
南通的三轮一律不准安装电动马达,一律是“人力车”,坐在车上,平添几分悠闲。
--
南通的三轮车管理严格,环城的濠河圈内,不得进入。
-- 哦,规矩还不少哦。
--
你看,三轮车在这儿排队候客,很有次序吧?(车夫口吻同样自豪)
我扭头一看,果然。
车夫,土生土长的南通人,很健谈,介绍南通的风土人情。
-- 老先生,请你下车。
-- 到啦?
--
还没到,还有100米的距离。但是,三轮车不能进去了。
--
没事,没事。谢谢。(说着,我下车)
--
实在对不起,没有把你送到目的地。抱歉,抱歉。(车夫)
--
不要说抱歉。我上车前你就告诉我,要提前100米下车的。
--
能不能给你拍照留个纪念?(望着憨厚的车夫,我说)
-- 行啊。
于是,他摆了个pose,让我拍照。【照片见下】
--
等我退休了,也要向你学习,到处玩玩,过过开心日子哩。(临别,车夫说)
南通的人情味,不仅仅体现在三轮车。
在濠南路上候车,见马路对面树立一块蓝色的牌子,上书:护学岗。不知其意。绿树丛中,隐约有一所学校,估计是每当放学时,会有警察来为学生安全过马路站岗吧。
上了5路公交车去狼山,忽见车厢后门上有“下车按铃”的两排大字。估计,这是为下车动作慢的乘客准备的,你只需按铃,司机会马上停车,让你慢步下车哦。
在上海,每每见到车门一关,还没有来得及下车的乘客着急了,大喊“开门!开门!”
南通的公交车车站,千篇一律,木制的小亭,外观漂亮,亭内有画,还有座位。上海的公交候车亭没有这么雅致,没有这般周到哟。
9月7日上午连登两座山:剑山和军山。午后,从军山下,欲乘坐22路公交入城,去寻找赵丹故居。
来到22路车的军山车站,因地处偏僻,荒郊野外,无人可问:需等多久。
抬头一看,一块硕大的电子屏上显示:22路距本站3站。
我疑之:如此偏僻之地,这块电子屏管用吗?还是一个摆设?正疑间,电子屏显示:22路距本站2站。
管用!
两三分钟之后,22路公交车进站。
在环城西路上,我欲过马路,见没有红绿灯,却见地上斑马线,斑马线旁的地面上写着三个白色大字:车让人。远处见一辆汽车驶来。我想试一试,“车让人”到底灵不灵?
我举步向前,不远处,汽车减速,让我通过。-- 真灵!
路中央,我向司机举手示意,表示谢意。
记得杭州的马路上也有不少“车让人”的大字,也很管用。
在上海,没有见到!
9月8日,在濠南路上,又见到一块蓝色标牌,上书:护学交接点。五个大字下,还有一幅画,一位警察的左右手各牵着一个小孩。这是南通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竖立的牌子。
南通四日,没有堵车,有的只是快捷。
交通是一座城市之命脉,亦一座城市之窗口。南通四日,它的交通方便,安全和舒适,处处感到一种体贴和关怀,小处见大,体贴和关怀折射了南通的慢生活,折射了城市管理者的管理艺术和人文情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