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闲逛前门大街始于此
题图二:前门大街可称为铜像一条街,此乃慈禧太后之铜像

北京前门大街很有名。那古老雄伟的前门箭楼曾经很长时间都是老北京的象征。前门大街北起前门箭楼,南至天桥路口,全长1660米。老北京都熟悉前门大街。因为这是他们的历史,也是他们的文化,更是他们的生活。
过去老北京人没事就喜欢去逛逛前门大街,全聚德的烤鸭,月盛斋的酱肉,瑞蚨祥的绸布,广和楼的京剧......
说起来耳熟能详,个个都如数家珍。实际上,连前门大街这个名字都是老北京人自己叫出来的。自明清以来前门大街的正式名字是正阳门大街,直到1965年政府才“顺应民意”根据约定俗成正式改为前门大街。
前门大街历史很悠久。可以说自打有了北京城就有了前门这条街。由于它位于天子脚下,又是皇帝出宫去天坛、先农坛祭祀的御路,所以它又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天街”。最早的前门大街并不大,这是由于元朝建都北京时制定的城市规划是“前朝后市”,集市和住户都集中到相反的北面。明成祖定都北京后一改旧制,在紫禁城前南面建了正阳门,将它作为京都的正门,过去的正门习惯上都叫做前门,因而作为京城正门的前门大街是所有城门大街中最宽的。前门大街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了它辉煌的商业发展史。
前门大街的商业发展大概经历了五个大的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明朝,也是它的发源时期。自明正统四年(1439年)修建了京城唯一开门洞的正阳门箭楼后,围绕着前门这一带出现了一个南至鲜鱼口和廊房胡同的大商圈。随着明朝中叶商业开始发达,粮市、煤市、鱼市、猪市等集市相继出现在前门周边,这就形成了前门商业街。到了明朝嘉靖以后,全国各地纷纷在这个京城的进城口附近建立会馆,以方便进京应试举子们的吃喝玩乐。可以说,这些消费力极强的哥们为前门大街的繁华出了一把子力。
第二个时期是清朝,这是前门大街商业发展迅速的时期。清朝的集市更为发达,京城的集市大多集中到了前门一带。集市又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大量手工业作坊、钱庄银号、货栈、旅店、药店、鞋店等都出现在大街两边的胡同,加上清朝规定戏院、茶园和妓院等娱乐产业只准开在城外,于是在前门大街两侧形成了很多专门的街市,东面有鲜鱼口及布巷子、果子市、肉市街等里街,西面有著名的大栅栏及珠宝市、粮食店街、煤市街等,而其中最有名的里街莫过于妓院集中的“八大胡同”了。反而大街两旁的店铺大部分开得比较晚,尤其是与吃喝有关的如便宜坊烤鸭店、全聚德烤鸭店、会仙居炒肝店、正阳楼饭庄、壹条龙羊肉馆、致美斋馄饨店、正明斋饽饽铺等基本上都是康乾盛世之后的晚清时期开张的。晚清国弱民贫,餐饮业倒是兴旺发达呀。
第三个时期是清末到民国时期,这是商贾繁华时期。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这一年,前门同时进行了两大工程:一个工程是修缮改建被八国联军焚毁的正阳门箭楼,又拆除了正阳门瓮城月墙及东西闸门,这大大改善了当时的内外城交通,1915年改建后就成了游人喜欢游览的场所。1928年辟为国货陈列所,三十年代还增设了电影院。另一个工程更有意义
-- 设立前门火车站
。随着京奉铁路、京汉铁路的开通,在前门东西两侧设立了前门火车站东站和西站,其中东站即前门老火车站成了当时全国最大的火车站(至1959年9月新北京站开通后它才完成此历史使命),前门大街一时成为全国当时最大的交通枢纽。南来北往的大量人潮和货物充斥着前门大街,整个大街店铺林立,人流如织。前门商业可谓盛极一时。这一时期也是前门大街老字号创立最多的时期。
第四个时期是1949年建国以后,北京政府对前门大街一带进行了综合性治理。一边扶持已走下坡路的老字号商店,尽量保留其传统经营特色,同时也先后增设了服装百货、照相馆等国营商店,还把上海的老正兴饭馆迁来此地。1979年以后又陆续开设了五金交电、自行车、副食品、小机电、化工商品等新店,这中间的发展虽有起伏,但前门大街的整体商业氛围及特点基本都保留了下来。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前门大街又迎来了它的发展高潮,老店焕发青春,新店层出不穷,旧的店铺被整饰一新,更多的小店被大商场替代,而这一变化多少都与当时出了名的“前门大碗茶”有关。这里就不多扯这一话题了。反正这一时期是前门大街最热闹最繁荣的时期。
现在算是第五个时期了,前门大街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个时期应该从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为迎接奥运,“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北京政府对前门大街进行修缮整理,但从整个规划和已经完工的前门大街主体看,应该说是重建前门大街了。首先是前门大街拓宽了,看起来似乎拓宽了一倍,至少有20米宽,反正路两旁不见任何树,大街显得格外宽敞。现在从前门到珠市口的这一段(长约840米)已经拓宽了,路灯都装上了各种鸟笼子灯罩,“恢复历史风貌”
。其次是重铺了地下管道和新铺了路面,石材路面重新替代了柏油路面(再以前是石板),这一替代是功能替代,自此前门大街改为步行街,不准车辆通行了。但重新开通了只供观光的老北京叮当车(即有轨电车)。大街两旁及附近区域的老住户已经全部迁走,完全变成了适应旅游观光的商业旅游区。最大的变化是重盖了大街两旁的商铺。当然,这些重盖的商铺都是仿古风格,既有明清古典,又有中西合璧,尽管这些商铺很多是现代牌子,余下不多的老字号也是改头换面,但只要外观上看上去有复古之风,能满足一些游人赏古之愿就足已。
现在的北京人已经很少去前门大街逛街购物了。前门大街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商业旅游大街,已经是游客的旅游目的地。这里的老字号也很少有老主顾,只有日日新人。这就难免宰客现象的出现。最不靠谱的是那些小摊小店,价高货次。餐馆吃饭更离谱。比较起来,还是去老字号相对好些,老字号大多是国营的,至少货品靠谱些。如果你只是在新建的前门大街欣赏流动着的风景,到古老的前门楼子感受一下百年沧桑巨变,去原来的老火车站看看历史车轮留下的痕迹,相信心情会更好。历史是不能重复的,但风貌可以由你想象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