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人生三万日”,还是很慷慨的计算。3万天,掐指算来,已超过82.19岁,而目前世界上只有14个国家的平均寿命在此线之上;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4.2岁,2.7万多天。
2.7万多天也好,3万天也罢,人生的这个跨度实在不能算长,历史长河之一瞬而已。
今日在城隍庙,古色古香的湖心亭与直插云霄的上海中心同时收入眼帘,浮想联翩啊。
我想说:能见上海中心神话般地悄然耸立东方的天际线,是湖心亭的幸运。
我想说:横空出世的上海中心大厦能俯首见到湖心亭,亦是其幸运。
同时,我又想说:能在短短的几十年的人生跨度中,既见到湖心亭,又见到上海中心,则堪称幸运人生也。
此话怎讲?
人生之跨度,从古自今,变化不小,从三四十年到五六十年,再从五六十年到如今的七八十年。总之,变化也不能算大,基本上没有超过百年吧。
衡量一个人的人生是否幸运,要看人生跨度中经历战乱,还是享受盛世,要看人生跨度中前后发生的变化。
从湖心亭与上海中心的“对视”和“对话”中,我自然想到自己,眨眼间,在世上活了70多年,已经是一个“古来稀”的年纪了。
这个人生跨度的落点不错,没有经历过战乱,却经历了文革祸乱。此人生跨度让我品尝了巨变。
出生贫寒,却能拿人民助学金读完大学。
儿时在镇江,上学前一天,在寿康里弄堂口,母亲对邻居说:两个小孩明天要去读书了,学费真贵,我们读到能认识马路上的招牌字,就不读了。这是文盲母亲为我们定下的读书的最高目标:认识马路上的招牌字即可。
人生不由己,小学,中学,大学......,最后在我54岁那年成了中国名校的教授,两年后,又当上了博导。
就如1855年,清咸丰五年,湖心亭茶室问世时,她咋能料到200多年之后,东方天际线上会冒出一个世界第二高楼?
社会的变迁是一回事,生活的变化是另一回事。
我可以说,与我人生跨度相同的今人所享受到的生活变化,乃史无前例。这个生活变化主要基于科技的迅猛发展。
新科技的产物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生活模式,当年跨海远航的哥伦布和郑和,一定不会想到千百年的后的超音速飞机,可以让我们能轻松到达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国家;而当年怀揣八百里加急公函快马飞驰的驿卒,更是不会想到千百年后的今天,只需指头动动,信息就可以瞬间进入对方的眼帘!
历朝历代,从皇帝到平民,谁能够动动手指,就能购买到千里之外的商品,且送货到家?
历朝历代,从皇帝到平民,谁能够动动手指,就能够把文字和照片,视频发送给远方的亲友?
历朝历代,从皇帝到平民,谁能够动动手指,就能够随心所欲享受美妙的音乐和精彩视频?
历朝历代,从皇帝到平民,谁能够动动手指,就能够订机票订高铁票顶酒店房间而轻松出游?
............
而这仅仅是我们今日能享受到的现代生活之一点而已,别的不说,1972 -
1978年,曾经在浙江海岛工作。那儿鱼虾遍地,但是,星期天只能用小小的煤油炉烧鱼炖肉,如此炊具,能作出啥美食?
后来,不断更新换代,从煤气罐到管道煤气,再到管道天然气!
当年走遍海岛集镇,不见一家浴室,整个冬天,无法洗浴,敖了一冬,开春到杭州听课,窜入浴室洗澡,擦背师傅一言,至今让我汗颜:你有几年没洗澡了?
后来,到了有浴室的地方工作,后来家中有了热水器,有了淋浴房,龙头一拧,热水哗哗......。
历朝历代,能在其短暂的人生跨度中享受如此巨变者,有几人。
现在的年轻人的幸福感,幸运感肯定不能跟我辈相比,因为,他们一生下来,就有了这一切,有啥稀奇呀?不像我们稀奇着呢,享受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