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入碑刻画廊,见盆景杜鹃
题图二:色彩如此淡雅多样的杜鹃花见所未见也
从醉白池中轴线大道进入东小门,即雪海堂及其庭院,右拐,入一小门,两三个曲折,就见到了董其昌花岗岩雕像,我喜欢称此小院为“董其昌小院”,南侧有古代碑刻,两侧的屋内常有画展。这就是醉白池工作人员所说的“碑刻画廊”了。今日之画廊成了花廊,展出了近数十盆日本的盆景杜鹃。
在我的印象中,杜鹃花乃花中之“下里巴人”,春三月,不少省份,如浙江,江西等,漫山遍野盛开杜鹃花,又名映山红。在浙江台州,甚至将这种花称作“柴爿花”。不料,当杜鹃花这种野花栽入花盆,成了盆景花,霎时,地位和身份顿时蜕变!露天生长之野花,似乎沾上了贵族的气息,变得高雅,甚至分高贵。
细细追究,感觉的变化源于两点吧:一是,物以稀为贵,成片大片的杜鹃花,与盆栽精品杜鹃花,在数量上构成了两极之反差啊;二是,昔日所见大片的杜鹃花,皆深红色,似乎千篇一律,而今日之所见,色彩淡雅,一盆之上,花朵颜色各异,一朵之内,花瓣颜色亦各异,奇花也,观赏性为之陡增。
另一个因素是,碑刻画廊里的雕花仿红木之窗棂,古砖铺设地面,氛围很雅,这在一定程度上烘托了盆栽杜鹃花的高雅。
环境影响赏花的心理,心理又反射到花儿本身的气质和风韵。
去年三次观荷:世纪公园,人民公园和古猗园。
花,还是那个荷花,但因环境不同,而花之韵味亦不同也。
世纪公园的荷花,沾上点乡间荷塘之野趣;
人民公园的荷花,摇曳于水池,竟然摇出了都市中心的贵族味儿;
而古猗园之荷花,置身于古典园林之中,舒瓣展叶,亭亭玉立,竟然因散发出神奇的古韵韵律,而格外耐看动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