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2015年国庆回坎门
微信真好,在当年坎门中学的师生群内读到一批坎门的老照片及文章,引起我共鸣,让我的思绪由涟漪 → 巨浪,1972 -
1978执教坎门中学,这是我一生工作的起点,事业的起点啊。很快把坎门老照片做成了小年糕影集,再请中国移动服务厅的熟人帮忙,把这批珍贵的老照片从手机微信转到了电脑,于是,做成今日之博客,可以长期保存,不断欣赏,不断怀旧哦。【微信的缺点是“稍瞬即逝”,寻找起来困难】
原微信的图文如下:
--------------------------------------------
思恋故乡的原风景
-- 坎门这个我土生土长的地方
2014-10-21 文/周文龙
一首日本陶笛大师宗次郎的经典之作《故乡的原风景》,透过清新悠扬的陶笛乐音,勾起多少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激起多少人对故乡的无限相思。
我的故乡像一枚小小的邮票,贴在信封的右上角,离陆地最远,离大海最近。我的家乡是一个小镇,叫坎门。
后沙滩的潮起潮落,萦绕耳边时常回荡;坎门岭的石阶,依然留有曾经牵手相伴走过的身影;那钓艚岭的路廊,我们在此躲过了青春的雨季;古巷、老屋、祖宅,诉说着曾经一段关于海的岁月。我轻轻抚摸那斑驳的石墙,想唤醒他们沉睡的容颜。东沙的堤岸,一排排晾鱼的网,遥相辉映着远处点点摇曳的渔船,沉醉在晚霞下的海湾里。我们曾在这里面朝大海,呼喊,打水漂,嬉闹,放飞着童真的梦想。
我站在礁石上,任海风飘起我的衣裙,飘起对家乡无尽的思念。我站在山顶上,任夕阳模糊我的身影,模糊我对故乡的怅望。
有人说,时间会冲淡一切。而对故乡的记忆却是历久弥新,如同面对一张发黄的老照片,时间隔的愈久愈发成为心中最珍贵的怀念。翻开记忆的夹子,里面珍藏了数不尽的美好往事。
故乡是灵魂成长的源头。故乡的原风景,是拾不起又回不去的记忆,是捧在手心却又放不下的岁月,那撩人愁绪的乡情,那魂牵梦系的乡恋,这风景,这记忆,将暖暖陪伴我一生一世。
故乡的原风景,朴实自然,其实太多的语言都无法形容,唯一可以解说的,便是印记在脑海对故乡的记忆。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封存在心底对故乡的情不会改变,那故乡的原风景也如同自己的名字一样,永远被铭记,无法忘记。
望着天边的红云,欣赏着故乡温馨的风景。但一切却又在骤然转身间,周匝巨变,故乡犹存,但风景渐逝.....
却发现再也难找到我们魂牵梦萦的故乡原风景。
---------------------------------------
坎门民主大队(民主社)
昔日放电影的地方,你看过几部?
坎门新街头(工人路)
祠堂脚
二条岭
集体屋
后沙街木屋
前台古屋
昔日坎门“五七”二校旧址
坎门岭脚
坎门岭
钓艚路廊
钓艚开水房
钓艚大户人家
实验厂边老宅
老东沙小学
后沙滩
后沙滩沿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