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西园,乃香园也
题图二:西园有假山,假山有洞穴,儿时之乐园也!
桂林公园不大,3.55公顷,折合53亩。转悠一圈大约20分钟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了主园,尚有附园,附园又称“西园”。到桂林公园赏桂,西园不可不去也。
今日的桂林公园游人多,但给人一种热热闹闹的感觉,并无拥塞不适之感,但是进入西园,顿感“幽静”,更强烈的感觉是桂香扑面。今日整个桂林公园成了“香园”,而真正的“香园”在西园也。两个原因吧,一是西园内的桂花树密度最高,而是围墙与高树把香气围拢在内。转悠其中,不忍离去,一幅一幅拍照。儿时的西园中间是一块空旷草地,不知从哪一年起,草坪上种植了几株桂树,优良品种的桂树,金桂银桂,桂花一丛丛,一捧捧,密度大,色泽鲜,且香气足。因高矮适宜,拍照方便。请见题图之一照片。
西园与主园交界处有高高的假山,那是正宗的太湖石,假山内有洞(见题图之二照片),假山上有亭翼然,小亭顶端有仙鹤。我称之为“仙鹤亭”也。
西园,有假山,假山藏着洞穴,那可是儿时的乐园啊。常在洞穴内奔进跑出,躲猫猫,捉迷藏,甚至让假山石擦破了脸皮而“挂彩”。今日,七旬老叟,也故意钻入山洞,漫步其中,似可见当年“鼠窜”于洞中之吾之身影也,屏气停息时,似乎可闻儿时噗噗之心跳。
哦,需要说明的是,1957年春节前从镇江迁居至上海漕河泾镇,无法立即转学进入镇中心小学,父亲的同事徐振荣(本地人),人脉甚广,为我们联系了虹漕路小学,在那儿读了半年小学。假如没有徐先生的帮忙,迁居沪上之后,我们可能在家“休学”一年,损失巨大哟。而此半年从家到虹漕路小学,要穿过桂林公园(当时叫黄家花园),所以我们跟此园有缘,且缘分不浅。1964年备考大学,桂林公园成了我们的福地,在此温习一个月,结果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外文系),兄弟双双金榜题名!
今日,驻足洞穴,行走洞穴内,人生之快捷,怎不能让人扼腕长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