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2016-11-25 15:39:14)
标签:

转载

分类: 寻踪山水
2016年11月25日午休起床,浏览网文,读此文,忆旧游矣,如此眼熟,如此亲切,如此愉悦!转载如下,一起分享。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我们于10月16日下午打的从扬州来到镇江,下榻喜来登酒店。第二天上午游览镇江的金山寺和西津渡。

       金山寺距市中心三公里,因此打的几分钟就到了。90年代和奕璇游华东五市时曾来过,20年后景区变化很大。首先是景区拓展,范围变大;二是景点增加,金山寺也扩建,规模宏大,建筑精致。

         金山寺位于今江苏镇江市区西北的金山上,属国家5A级风景区。它始建于东晋,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金山原为扬子江中一个岛屿,由于“大江曲流”,至光绪末年就与陆地连成一片。金山寺依山就势,使山与寺融为一体,高四十四米。由于建于金山上,却看不到山,所以俗称“寺包山”。寺内主要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藏经楼、方丈室等。金山寺自创建以来,经历代修葺,古迹甚多,其中主要有:慈寿塔法海洞妙高台楞伽台(又名苏经楼)、留云亭(又名“江天一览亭”)等。

       我们沿中轴线向上走,经过大雄宝殿,到了山顶,该处建有一个亭子,即“江天一览亭”,在此可望见山下景观。记得先前可见到长江,现在所见密密麻麻都是建筑,不是房子就是工厂,长江似乎不见了。旁边矗立一座宝塔,即慈寿塔,巍峨壮丽。

       在上山顶前还观看了法海洞。该洞在慈寿塔西下侧的悬崖上,相传是金山寺开山祖师法海和尚来到金山时住的地方。现洞中塑有法海塑像一尊,洞口横额书“古法海洞”。据说法海是唐朝宰相裴休之子,裴休笃信佛教,便送子出家,取名法海。法海尊重父意,立志向佛,先在江西庐山学道修禅,后从庐山顺江东下,来到镇江金山。那时山上寺宇荒废,荆棘丛生,还有蟒蛇为害。他把原来盘踞岩洞中的一条白蟒斗败,驱蟒入海后便住在洞中。法海在此苦修,并开山种田、艰苦振寺,历经千辛万苦,为了创建金山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然而,在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的《白蛇传》中,却把法海描写成破坏白娘子与许仙的自由恋爱、将白娘子镇压在雷锋塔下的罪魁祸首,遭世人谴责。这当然是文学作品虚构附会,“嫁祸于人”,与历史上真实的法海和尚无关。正如宋朝张商英诗云:“半间石室安禅地,盖代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龙归海去,岩中留下老头陀。”

       镇江沿长江边从西到东有三座著名的山,依次是金山、焦山和北固山,在金山与焦山之间是西津古渡。北固山有甘露寺,是三国时刘备娶亲的地方;南宋词人辛弃疾又在此写下《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词。这三座山都富有历史底蕴,是镇江旅游的重要景点。

       从金山下来后,我们打的到著名的西津渡。西津渡位于云台山麓,是古代长江一个古老的渡口,从现在保留或复建的建筑和古街,可看出当年繁华的景象,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

       西津渡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在这里曾经发生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规模空前的“永嘉南渡”时期,北方流民有一半以上是从这里登岸的。三国时期,这里曾驻有孙权东吴水师,唐代以后这里更是专门派有兵丁守卫巡逻。东晋隆安五年 (401) ,农民起义军领袖孙恩率领“战士十万,楼船千艘”,由海入江,直抵镇江,控制西津渡口,后被刘裕率领的北府兵打败。公元 684 年,徐敬业骆宾王等在扬州发动武装暴动,反对皇后武则天临朝称帝,骆宾王写下了传诵千古的著名檄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兵败后,徐敬业、骆宾王等渡江“奔润州(今镇江),潜蒜山下”。宋代,这里是抗金前线,韩世忠曾驻兵蒜山抗御金兵南侵。千百年来,发生在这里的重要战事有数百次之多。 

          西津古渡依山临江,风景峻秀,李白、孟浩然张祜王安石苏轼米芾、陆游、马可·波罗等都曾在此候船或登岸,并留下了许多为后人传诵的诗文。宋熙宁元年 (1068) 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舟次瓜洲时,即景抒情,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京口是镇江的古称,瓜州在扬州,两地隔长江遥遥相望。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使京口、瓜州和西津渡更加著名。

       西津渡古街全长约 1000 米 ,始创于六朝时期,整条街随处可见六朝至清代的历史遗迹。这里原先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清代以后,由于江滩淤涨,江岸逐渐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脚下的超岸寺旁。当年的西津古渡现在离长江江岸已有 300 多米距离。 

       西津渡作为长江重要渡口的功能虽然已经丧失,但是,它的文化功能却得到发扬。西津渡古街的文化内涵在于它的津渡文化、宗教文化和民居文化。古街上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遗迹。那错落有致的两层小楼,那翘角飞檐,那窗上的雕花,那斑驳的柜台,那杉木的板门,无不向我们娓娓诉说着“千年古渡,千年老街”的沧桑。青石板路面上那深深的车辙,足以证明这老街的苍老和当年的繁华。对此,令人不能不思今追昔,发出深深的感喟:这就是屹立江岸、蜚声中外的西津渡!这就是令人思接千年、回味无穷的西津渡!

                      (2016、11、14)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金山寺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在此可望见山下景观。记得先前可见到长江,现在所见密密麻麻都是建筑,不是房子就是工厂,长江似乎不见了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法海洞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头陀岩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法海洞内景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慈寿塔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千古雄关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天地同庚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江天一览亭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乾隆御书诗碑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西津渡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西津渡位于云台山麓,是古代长江一个古老的渡口,从现在保留或复建的建筑和古街,可看出当年繁华的景象,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西津渡旧街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西津渡的待渡亭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青石板路面上那深深的车辙,足以证明这老街的苍老和当年的繁华。对此,令人不能不思今追昔,发出深深的感喟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转载]华东行之七:游镇江金山寺和西津渡
面向长江的的牌坊上面写:利济行旅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