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双桥,桂园之地标

题图二:一团团、一簇簇、一串串、一捧捧
赏桂,讲硬件,也讲软件。这几天的桂林公园里,一团团、一簇簇、一串串、一捧捧的桂花缀满枝头,黄白色的银桂、金黄色的金桂、橙红色的丹桂......。在2016年的金秋不约而同,盛开怒放了!
公园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公园漕宝路的北大门外,空气中弥漫的全是那沁人的甜香,无需用力,轻轻一吸,悠悠然,一股别致的清香顿时在胸间荡漾,令人神清气爽哟。
据说,城中遍植桂花树的历史,盛于隋唐,可以追溯更久远。遗憾的是上海的市花是白玉兰,而非桂花!
在花卉大家庭里,桂花,娇小而不怎么起眼。可是,千百年来桂花却一直为人吟诵。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中“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宋代与李清照齐名的才女朱淑真在《木犀》中更是把桂写到极致:“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民国的著名诗人、作家郁达夫甚至感觉,那是“一种实在是令人欲醉的桂花香气”。由此可见,历代文人都将桂花作为不吝彩词,加以吟咏,赋予了桂花极为丰厚的文化内涵,桂花成了一种相思、一种牵挂、一种乡愁,一种文化。
据考证,桂花特殊的芳香,源自五十多种成分,是顶心顶肺的那种独特的香。而桂花那花叶斑谰的色彩,沁人心脾的花香,花落树下满地金黄的桂雨,为秋天增添了另外一种韵味,故被誉为“独占三秋压众芳”的“秋花之冠”。
确实,在窗下桂香前,人们是不能不陷入如痴如醉境界。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在《鹧鸽天·桂花》中写道: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在李清照的眼里,桂花便是“花中之花”了。“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这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在《灵隐寺》的著名诗句,故后人亦称桂花为“天香”。千百年过去了,如今江南城乡的大街小巷飘荡着的桂香,依然是甜甜的、柔柔的,醉醉的。
赏桂,对文化有要求,有了文化底蕴,在桂林公园,你就会觉得:桂花香可是从隋唐飘来的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