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探索【9】以“模糊”求精确【4月9日午休之余】
(2016-04-09 16:08:13)
标签:
模糊即精确 |
分类: 翻译探索 |
以“模糊”求精确
“大刀阔斧”之译文:
She loved him too well not to detect from the deepened line
between his eyes and a score of other minute signs that he had
received an unexpected blow.
原译:她太爱他了,不可能不从两眼间那道加深了的纹路和二十来种其他琐细的形迹上瞧出来,他受到了一个意外的打击。
a score of是英语常用于数量夸张的固定词组,其中的score 已经失去了“二十”的实际意义。在native
speaker的眼中,a score of = 许多。
“许多”看似比“二十来种”模糊,其实,模糊中却藏着精确。“二十来种”的译法不会给让读者觉得“精确”,只会带来虚假失真的感觉。
为了精确,只能“模糊”译之。此说与逻辑唱对台戏,却与辩证法携手。
本讲欲对此作一演绎。
1/ The prostate cancer and child development studies were
published in the last three weeks, about the same time the FDA
finally approved the new soy labeling rules. Messina said where
there were only a dozen published studies on the topic in 1985,
there are now more than 2,000.
原句出现了toweling,它来自动词towel,而towel用作动词时的含义是:to wipe or rub dry
with a towel,即“用毛巾(纸巾)擦或搓干…”。(参见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可是到底是檫什么,并无特指。可是,在译者偏要化“泛指”为“特指”,toweling的含义被具体到:擦汗。
将英语原文中词汇的泛指,有意或无意地译成特指,乃初译者的常见错误。为了求得译文的精确,需保持词汇原有的泛指性。
改译:
不管使用什么牌子的防晒霜,在游泳,搓擦或任何能导致大量出汗的剧烈运动后都要重新涂抹。因为,即使是防水的防晒霜也能被檫洗掉。
4/ As unpaid chairman for two years, I was plagued by budget
problems, noisy wrangles and irate fellow residents ringing my
doorbell about leaks or insufficient heat.
上句的about leaks or insufficient
heat,其中的名词leaks的含义也很“泛”,作者并没有具体落实。译者完全可以亦步亦趋,“泛译”即可。不料译者非要添加出一个“水”字。漏者,未必指漏水,也可能是漏气、漏雨、漏油、漏电,等等。译者的本意是求精确,实际却事与愿违,是否能将leaks译得模糊点?
改译: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对lifeguards 所作的解释是:An expert
swimmer trained and employed to watch over other swimmers, as at a
beach or swimming pool.这个释义的末尾特别注明:“救生员”的工作地点可能是at a beach or
swimming pool。
译者“好心”,在救生员三个字前面添加了“游泳池的”,本意也许是想表达更精确些,结果,吃力不讨好。假如将lifeguards照实译出,就译“救生员”。模糊是模糊点,但很精确。别人也无懈可击。
原译:这些幸存者都居住在离地面零点2.5公里以内,并在原子弹爆炸后接受了45年的跟踪观察。研究人员对他们在原子弹爆炸时接受的辐射量作了评估。
在译文末句,译者译笔拘谨,增译了“在原子弹爆炸时”。而原文中并无此时间状语。事实上,那些幸存者所受到的辐射量可能有爆炸当时所受的辐射量,也可能包含45年来受辐射的总量。因为,原子弹辐射污染并非存在于爆炸时的瞬间。
增译为精确,结果却适得其反!
这条经验值得总结:原文的“沉默”和“朦胧”,自有其精确,自有其道理。翻译,何必自作“多情”,添枝加叶,去破坏原文的“模糊”呢?
改译:
这些幸存者都居住在离地面零点2.5公里以内,自原子弹爆炸后的45年以来他们一直受到跟踪观察。研究人员对他们所受的辐射量作了估算。
7/ …he would be literally in chains, in a foreign land,
thousands of miles from home, and completely in the power of
well-armed, ruthless masters, having behind them the full punitive
powers of the state.
原译:……实际上锁链加身,离乡背井,完全陷于那些全副武装、并且残忍成性的主人控制之下,而这些主人背后有国家的生杀予夺惩处大法的全力支持,使奴隶无处申诉。
原句选自Herbert Aptheker的名篇Slavery and
Capitalism(见徐燕谋主编《英语》第八册,p.146),短短一句,将黑奴被贩卖到美国后的悲惨命运。
相关教参的译文值得商榷之处不少,但是,其最大的败笔在末句:使奴隶无处申诉。原句中并无对应表达,纯属译者增译!也许译者认为,如此增译才能更充分更精细地传递原句的赅义,结果却事与愿违!
having behind them the full punitive powers of the
state这个分词短语,因其“笼统”而扩大了它的涵盖,因其“模糊”而延伸了人们的遐想。黑奴之深重灾难决非“无处申诉”可以囊括。译者添译“使奴隶无处申诉”之后,行文即捉襟见肘,失去很多。
改译:
实际上锁链加身,身处异国,离家万里,而且完全处于全副武装、残忍成性的主人控制之下,而在这些主人又有国家的惩处大法作其靠山。
改译:
他们说,对于宇宙探索来说,理解和运用生物学与掌握理工科的物理学一类的“更硬”的科学一样重要,这一点显得越来越明显。
…should not offend the ladies' ears
译为“听了不脸红”,似乎比原句的表达更“精确”,因为更形象更具体,但这种意译并不可取。…should not offend the
ladies'
ears,在具体中有几分模糊,笼统里含几分直言。给人想象,让人联想。一旦化成译文中的“听了不脸红”,这种韵味就失落了。
offend,相当于displease(让人感到不高兴)。原句既然出现了一个ears(耳朵),何不直译?何不“因势利导”地在译文中保留ears(耳朵)呢?
改译:
他想挑一个太太们听了顺耳的词儿。他目光炯炯,苍白的脸由于冲动而显得愈加苍白了。
里的to give closure to好懂难译!被意译成
“让……不再抱怨”,有“越俎代庖”之嫌,且可能引起读者的误解。
查阅词典,closure的本义无非是“关闭;终止;结束”等,对此,又不能机械照搬。翻译为难处,正是译者显示自己创造性劳动的时候!是否可以套用汉语一个现成的说法:给……一个说法?
“给……一个说法”也含几分“含糊”,却与原文对应。
此外,译文的另一处大的失误是将old civil rights
cases译成“对以前的民事案件重新审判是非常重要的”。译者没有看清,句子里的bring…to…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或者说,它是一个动词短语。
改译:
罗伊补充说,对陈年民事旧案重新加以审判,给受害人家属一个说法,并且发出"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信息,是重要的。
全句难点:neutral。译者索性直译“停滞”,显然不妥。因为,“停滞”即为大脑停止活动,可是看电视时,大脑还是活动的,只是处于一种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
neutral用作名词时,其含义是:中立者;中立国;齿轮的空档,等。这些含义无一可以照搬入译文。但是,译者是否能从“齿轮的空档”中得到某些启迪?难译,不妨求助“模糊”!将neutral译成“漠然”,如何?
改译:
索斯坚持认为,要减少看电视的时间。他说:“看电视时,大脑处于漠然状态。”人们观看电视的时间如此之长,凯斯•韦斯敦大学准备研究一下是否患了早老性痴呆症的人一生中比健康老人看的电视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