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烈日当空,全家合影

题图二:夫人撑伞遮阳,漫步广场,步态自然

2015年9月3日又到天安门广场,思绪如浪。鲁迅先生名句:朝花夕拾。含义之一,据我理解,人老了,对旧事的记忆会越发清晰起来,而且喜欢忆旧。24年之前,即1991年7月23日,一家三口游览天安门广场的旧事,演绎眼前,清清晰晰。
1991年,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1990年总算从临海调到回沪。女儿考取了上海的大学,夫人也从临海一重点中学调入上海的一重点中学。夫人和女儿各得其所。我调入公司,收入不菲,但用非所学,投入大量时间并为我所爱的英语教学和研究戛然而止。前途茫然,心情欠佳。1991年7月23日全家游览天安门广场,茫然心情露出些许亮色哦。可是,那时咋能料到日后的巨变?人生的魅力,也许就在其不可预料性。
为了节省笔墨,还是让我引用《英语人生》中的两段文字吧。
------------------------------
【一】19年的粉笔生涯之后,终于“换了一种活法”,我到上海的S公司报到,开始了职员生活。乍到初来,并无新鲜感觉。多年养成的午睡习惯不能坚持下去了。下午,常闲得发慌,坐在办公室内发呆。此刻,母亲饲养的那只新草鸡又浮现眼前。
自由,失却之后,方显珍贵!19年的教书匠生活,无办公室,无须“坐班”,有课入课堂,无课在家里。既像单干户,又像半个自由职业者(part-time
free-lancer)。该上的课上好了,该到的会议到了,剩下的时间就任你安排。酷暑严寒,不用发愁,那正是享受暑假或寒假的时光,或深居简出,伏案工作,享受笔耕之乐;或外出旅游,游山逛景,寻觅山野之趣,优哉游哉!在给朋友、兄弟的信件中,我曾经写到:教师固穷,其乐无穷!
进入公司,对昔日的教书匠生活,更是眷恋。
早晨8时到办公室,午餐后休息一个小时,下午5时下班。回家之后,仍感到腰酸背疼,即使一日之内并没有干啥。自由,已随风而去。我好似“卖”给了老板,时间、精力,乃至生命。不管有事无事,你必须“坐班”。月初领工资,厚厚一叠,比从前多得多,但是,金钱未见得就能买来好心情。一边数钱,一边心中叨念:唉,“卖身钱”也!
我自咎:周围的人不都是这么过的吗?而且过得有滋有味,我怎么就不行呢?
我自慰:人生在世,只有人适应(acclimatize oneself
to)环境,而没有环境适应人的!有朝一日,我也会适应公司环境!
自咎也好,自慰也罢,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心态并不见改观!且新愁不断。
如飞鸟入樊笼,徒有双翅;如游鱼入沟壑,眷恋江河。
------------------
【二】命运的转折,发生在你最不经意之时。
1993年8月5日晚餐后,夫人和我有以下交谈:
夫人:阿贵,我想和你交流一下思想。
我(发现夫人遣词庄重,神色认真):好啊,交流什么呢?
夫人:我发现你最近情绪不好,不,准确地说,自从你进入公司以来,情绪一直不好。
我:走错了门,哪来好心情!
夫人:我想,公司不是你的久留之地,迟早要离开。迟走不如早走。
我:那,这房子怎么办?【当时,我们居住的两室一厅的住房,是公司给的,在迁入之前,曾经和老板签订过一个合同,合同规定,假如在公司工作到60周岁,则此房屋的使用权归我所有,假如在60周岁之前主动离开公司,则房屋必须归还公司。】
夫人:这个不难。我们可以跟老板商量一下,等到了新的单位,有了房子,马上退出现在的两室一厅。
我:那,我到什么地方去呢?
夫人(看来已经胸有成竹):就到附近的学校去联系。比如,上海师大、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农学院、还有上海交通大学,等等。事不宜迟。
我:那,我是先辞职再找单位,还是先找了单位,再提出辞职?
夫人:先辞职吧。
我:那,万一几个月找不到工作,领不到工资,怎么办?
夫人(显示了魄力和气度,后来回忆起来,常让我汗颜):那有啥!我的工资供日常开销总够了,不至于饿肚子吧。
我:好吧!
正在家中度假的女儿,走出卧室,对我说:爸爸,破釜沉舟,才能成功!
我:我们的谈话你都听见了?
女儿:是,爸爸。这是我们家的大事。妈妈事先都跟我讨论过了,我们都同意你“跳槽”(jump the trough;
job-hop)。即使你不同意,也是“二比一”哟!【我们家经常以“公投”方式)来决定家事】
女儿笑了,夫人也笑了。我沉默。
女儿:爸爸,说干就干(the shortest answer is doing),我给你写辞职信吧!
我(此刻,想起了商务印书馆张老先生的眼神和言辞):好!吾意已决,说走就走!
很快,女儿就从房间里取出代我起草的“辞职信”。“辞职信”全文如下:
X总裁:你好!
光阴荏苒。我在公司任职已近三年。三年之前,你助我于踌躇无定之时,三年以来,承蒙时时关照,本人不胜感激。我本打算以自己的孜孜敬业之情及一技之长为公司尽力以图回报,然今日回首,成效甚微。
任职于投资部,虽每日面对繁琐事务,仍惟恐不能尽善尽美,对偶尔接手的翻译任务,更是尽力而为。然终因才能有限,不能时时令总裁与部长满意。再者,每日沉陷行政事务,离自己的专业越来越远。本人才疏学浅,但也是积半生之心血而得,终不忍就此抛弃。而对投资业务比我更擅长者不乏其人。总裁尽可量才录用,不必将就。
因此,本人特此提出辞职。至于连带涉及的住房问题,还是按照规定办理。只是本人目前一时还未得到新的住房,是否能“缓冲”一下。日后自会通过有关途径妥善解决。望总裁体恤。
即颂大安!
毛荣贵
1993年8月5日
女儿起草的“辞职信”,一气呵成,我改动了个别字眼,便誊抄一遍,还加盖了我的私章,以示郑重。
两日后(8月7日),我怀揣辞职信去上班。九时许,上二楼财务科领取了工资,并到总裁办公室递交我的辞职信。老板不在,我便将信件交给了秘书X。
下楼,我便走出公司大门。北松路上迎面过来一辆招手车,让我上车,我摆摆手,没有上车,我想,此刻的脚步正踩在人生的转折点上,是值得品味的人生时刻,还是以步代车吧。
这封辞职信,成了我人生最重要的文件之一(女儿起草的“辞职信”,我珍藏至今),其意义不在1964年8月接到的“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之下。
1993年8月11日 – 1993年8月18日全家沿长江而上,登游庐山。
1994年1月4日正式办理调入上海交通大学的手续;
1994年12月升任副教授;
1995年7月任《科技英语学习》主编;
1996年10月 –
11月应美国驻华大使邀请访问美国;
1999年10月升任正教授(破格);
2003年1月升任博士生导师。
【入交大之后,共计出书45册,论文41篇,详见书后附录】
每每想到1993年8月5日那个夜晚,我总是一次又一次重温这样的感觉:
我感念;我感佩;我感喟!
很多次,望着我的夫人,忽生“弹冠相庆”(congratulate each
other)之感。我对夫人说:因为有你,中国多了一个英语教授,一个还不错(not
bad)的英语教授。
----------------------------------------------
一个小插曲:今晨,找出全家北京游的相册,惊喜!原来女儿在每一幅照片的背面,皆注明拍摄日期和地点。原先我一直以为1992年全家游北京。哦,是1991年,而且可以精确到7月23日!
我在北京发送的微信诗中多次提及:1992年全家北京游,应该纠错,是1991年。1993年,全家游庐山。下庐山,就调入上海交大哉。
夫人今览旧照,一声轻叹:转眼就老了,还好,日子没有白过。
1993年若是没有夫人和女儿的Big
Push,稀里糊涂在公司待下去,现在仍居住70平米的公寓,养老金3000元/月封顶,英语忘光光!这将是一种多么可拍的情景啊。我的友人,上海交大出版社社长张天蔚曾对我说:夫人是你家的舵手。我答道:伟大舵手。
我常慨叹:婚姻太重要了,娶啥老婆过啥日子。
留影城楼下

女儿正读大二

金水桥上母女俩

青松下母女俩

神情淡定心惆怅

粲然一笑

抿嘴一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