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大餐:尝到久违的毛蚶【9月1日午休之余】

标签:
蓬莱海鲜大餐八仙过海旅游文化休闲 |
分类: 寻踪山水 |
在1988年2月,上海市区就有30多万人传染上了甲肝,大部分是青壮年,其中11人死亡。一时间,人们“谈肝色变”:那时的公共汽车站和公共食堂很少看到拥挤的情景,人们排队打饭或上车时会主动保持一定的距离;没人再敢吸别人递来的烟,递烟的也被看作是不识时务的举动;小区里晒被子的人很多,而卖阳春面、豆浆、油条等的小吃摊都生意萧条,更多的人选择了在家做饭吃,以尽量避免感染细菌的机会。
上海市卫生局组织的临床调查显示,85%的甲肝病人在病发前曾食用过毛蚶。同时,一个家庭有两个人以上发病的情况很多,发病时间比较集中,由此认定和食毛蚶有很大的关系。
为了证实毛蚶的致病性,科研人员赶赴江苏启东,这里是毛蚶的原产地。很快,他们在毛蚶体内找到了甲肝病毒,以直接证据证实了毛蚶就是甲肝的罪魁祸首。
毛蚶,是生长在河口和海湾泥沙中的贝类生物,也一直是上海人餐桌上的美食。“用开水泡了以后就张开来了,很好吃的,而且非常新鲜。”但是,这小小的毛蚶却隐藏着巨大的危险。
1987年之前,上海市场供应的毛蚶都来自山东潍坊附近的海域。而1987年底,与上海邻近的江苏启东毛蚶大丰收,一下子占据了上海市场。但糟糕的是,那一年启东水域环境受到大量人畜粪便的污染,吸附力极强的毛蚶将甲肝病毒聚集在体内,而带壳毛蚶就是煮上45分钟,也不能完全杀灭甲肝病毒。上海人喜生食的习惯更是让病毒轻而易举地进入到了消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