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西泠湖水浅,历朝韵事积淀深【游记/原创】【7月23日大暑日】

标签:
从平湖秋月到西泠桥旅游文化休闲杂谈 |
分类: 寻踪山水 |
题记一
欧阳修《醉翁亭记》开首一句:环滁皆山也。来到杭州,是否能说:环湖皆史也!
题记二
断桥和西泠桥遥相呼应,一东一西,一冷一热。重断桥,轻西泠桥,游人心常态也。其实,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历朝韵事,后者不输前者也。
------------------------------------
游西湖,必到断桥,下断桥,即走白堤了。越过白堤中央的锦带桥,平湖秋月在望。到了平湖秋月,白堤就画上句号。

平湖秋月,面前就是孤山路。沿孤山路前行,我习惯称之为走“孤山之阳”。过浙江博物馆,过中山公园,过楼外楼,过西泠印社,另一座桥在望,那就是西泠桥。

如果在平湖秋月北行,沿里西湖行200米左右,走孤山东石道,此时,远山与保俶塔遥遥在望,近水则是一片荷花。


走完孤山之东的石道,右拐,就要走“孤山之阴”了。过曲桥,见石雕双鹤,过放鹤亭,走完孤山北的石径,便入孤山公园。这里有一片更大观荷水域。






据我观察,绝大多数的外地游人在平湖秋月皆继续西行,走孤山之阳。他们不知道,有两个季节,应取道孤山之阴 --
初春赏梅季/夏日观荷时。
2015年7月13日,我便取道孤山之阴。
我喜欢走孤山之阴石径,一个原因是1978 -
1980年在杭州大学求学,常常骑车来此,歇坐湖畔长椅,诵读英语,当时能背诵徐燕谋主编的《英语》(7 -
8册)中2/3的课文,此外,还朗读我喜欢的经典古文。此举奠定了我日后当教授的英语/汉语语感。孤山是西湖的热门景点,这条石径通常极为幽静。
今日重走石径,没有游人,只有西斜的夕阳的灿灿余晖照射石径。美如画也,放慢脚步遥想当年,似乎还能听到当年朗朗书声哩。
这里的一大片荷塘,属于孤山公园,由于地处孤山和宝石山之间,7月1 -
12日台风灿鸿对荷花影响较小,所以,荷花数量明显多于断桥水面,多于孤山之东。其缺点是,荷花距离岸边距离较远,观赏与拍摄皆多不便。如能建造一木栈道,深入湖中,并在湖中转两个弯,这里或将成为杭州最佳观荷地之一哉。
夏日观荷,尤其是午后到此,闷热异常,2007年726日与一位谈姓驴友到此观荷。谈兄竟然初现中暑状:脸色发白,呼吸开始急促。我们不得不速速离去。
出孤山公园,上西泠桥,就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置身西泠桥,近眺里湖,远瞩外湖;既在孤山之西,又可通往北山,白堤近在咫尺,苏堤又隐约在望,不仅地理位置好,且多古迹韵事。每次到西泠桥,总喜欢在此护栏上歇坐留影。下幅照片拍摄于去年4月7日杭州赏春时。

“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泠”。古老传说苏小小的故事就发生于此处。苏小小是南齐才妓,钱塘(今杭州)人,家在西村附近,苏小小聪敏美丽,有才华,知自爱。有一次,她乘车出游,在白堤遇到一个叫阮郁(南齐宰相阮道之子)的青年,骑着马从断桥缓缓而来。两人一见倾心。苏小小就吟诗一首,“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诗中的西陵,就是现在的西泠桥,苏小小死后就葬在西泠畔西泠桥侧。由于苏小小与阮郁在西泠桥上的那首定情诗,所以这儿也称作“苏小结同心处”。后人在她的墓上建造了一座慕才亭,人们每过此桥都要到她墓前凭吊一番。现在,墓已重修,坟上建亭。

佛祖释迦牟尼曾说过,“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擦肩而过”。回眸是缘,擦肩也是缘,牵手更是缘。其实,生命就是一种缘。
苏小小和阮郁的永结同心有缘相爱,是一种高层次的不俗缘份。世人将缘份可以分为相识、相知、相爱、相守四种境界。白居易和琵琶女的“相逢何必曾相识”,伯牙与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可认为是低层次的缘份。
当然,举案齐眉朝夕相伴当属最高境界吧。
古人咏西泠桥的诗很多,有人因为它地近孤山,所以联想起林和靖,咏出绝句:
有人因为它既近断桥,又傍孤山,因此有诗道:
题记二
------------------------------------














栏曲只供游子凭,林间今有隐人无?
隔墙莫是神仙宅,红白梅花五百株。
(宋·董嗣杲《西林桥》)
隔墙莫是神仙宅,红白梅花五百株。
西泠歌吹晚风微,十里烟波漾落晖。
船过断桥分路去,鸟投孤屿背人飞。
隔林花气香浮棹,拍岸松阴翠湿衣。
遥望郭门灯火处,酒家留客未扃扉。
(明·方九叙《西泠桥》)
置身西泠桥,游人不得不一叹:
莫道西泠湖水浅,历朝韵事积淀深!
再稍远点,放鹤亭一侧的林和靖墓,有幸埋忠骨的岳庙就在苏堤北入口处外。一路行来,名人多多,目不暇接,“名人”者,是一统称而已。其实,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且时间跨度很大。他们成为名人的缘由也林林总总。
走过其墓地,走过其塑像,如同穿越时光隧道!西湖啊,你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在此一隅,足见矣。
曾经游览过英国人引以为豪的温德米尔湖区,坐上游艇,在波光潋滟的湖面上周游一圈。这个著名的湖区,环湖皆树,没有历史遗迹,没有历史故事,没有文化内涵,甚至没有可以品茶闲坐的茶座。喝咖啡,请到街角的露天咖啡吧!以下三幅照片游览温德米尔湖的照片,拍摄于2013年5月22日。



1978 -
1980年曾多次在杭州充当导游和翻译,深知老外对西湖的感受,他们赞赏西湖的好山好水,但是,环湖皆史也。他们对这个“史”及其背后的文化,古迹韵事,传说故事,难以分享哉。
语言可以沟通思想,但是,语言却难以沟通文化,更难沟通文化层面上的精神享受。
在岳庙,面对一群美国游客,我试图翻译我最欣赏的一幅楹联(见下图):
船过断桥分路去,鸟投孤屿背人飞。
隔林花气香浮棹,拍岸松阴翠湿衣。
遥望郭门灯火处,酒家留客未扃扉。



【2015年7月23日大暑日上午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