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江楼上,想起了辛弃疾的《念奴娇》【5月18日午休之余】

(2015-05-18 15:50:09)
标签:

等阅江楼

旅游

情感

文化

历史

分类: 寻踪山水

题图一:阅江楼上四条汉子
阅江楼上,想起了辛弃疾的《念奴娇》【5月18日午休之余】

题图二:仰望阅江楼
阅江楼上,想起了辛弃疾的《念奴娇》【5月18日午休之余】

 

    拾级而上,很快来到阅江楼下,和南昌的滕王阁相似,形象巍巍然,气象不凡。请看题图之二。因为建造阅江楼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提议,所以,内中不乏对明太祖歌功颂德的图片和文字。

    美中不足是,狮子山高度不够,所以在楼下平台上远望长江和长江大桥,总嫌矮了点。很难让我等体味“虎踞龙盘”之险胜。请看题图之一。

    今登阅江楼,自然想起辛弃疾的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辛弃疾任建康(今江苏南京)通判,当时他南归已经七个年头,而他期望的抗金复国事业,却毫无进展,而且还遭到朝中议和派的排挤打击。词人在一次登健康赏心亭时,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心情欠佳,写下此作。

    登览怀古之作,往往以历史的变迁寄寓对国事的感慨,借古讽今,以雄深跌宕为胜。对于知己的唱和之作,往往是心语的倾诉,以诚挚深切为高。要将这两种意思打和成一片,就需要糅合两种不同的美学风格,兼有雄深与温婉。这是一种难以达到的妙境,而本词显然达到了这一境界。
    此词的落笔点:建康的地理形势、眼前的败落景象,并用东晋名相谢安的遭遇自喻,表达词人缺乏知音同志之士的苦闷,最后用长江风浪险恶,暗指南宋的危局。

     下图是当年读高中时的团支书,我心目中的“高干”,我连团员也不是,级差较大。


阅江楼上,想起了辛弃疾的《念奴娇》【5月18日午休之余】

 

阅江楼上,想起了辛弃疾的《念奴娇》【5月18日午休之余】

阅江楼上,想起了辛弃疾的《念奴娇》【5月18日午休之余】

阅江楼上,想起了辛弃疾的《念奴娇》【5月18日午休之余】

阅江楼上,想起了辛弃疾的《念奴娇》【5月18日午休之余】

阅江楼上,想起了辛弃疾的《念奴娇》【5月18日午休之余】

阅江楼上,想起了辛弃疾的《念奴娇》【5月18日午休之余】

阅江楼上,想起了辛弃疾的《念奴娇》【5月18日午休之余】

阅江楼上,想起了辛弃疾的《念奴娇》【5月18日午休之余】

阅江楼上,想起了辛弃疾的《念奴娇》【5月18日午休之余】

阅江楼上,想起了辛弃疾的《念奴娇》【5月18日午休之余】

阅江楼上,想起了辛弃疾的《念奴娇》【5月18日午休之余】

阅江楼上,想起了辛弃疾的《念奴娇》【5月18日午休之余】

阅江楼上,想起了辛弃疾的《念奴娇》【5月18日午休之余】

阅江楼上,想起了辛弃疾的《念奴娇》【5月18日午休之余】

阅江楼上,想起了辛弃疾的《念奴娇》【5月18日午休之余】

阅江楼上,想起了辛弃疾的《念奴娇》【5月18日午休之余】

阅江楼上,想起了辛弃疾的《念奴娇》【5月18日午休之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