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一
今生赏花不留憾,古都洛阳赏牡丹。
国色天香名不虚,牡丹花株四十万。
--
2015年4月19日从皇城相府到洛阳神州牡丹园,天公作美雨转晴。牡丹园600余亩,品种1021,40余万株牡丹花,宛入花海,正值盛花期,雅香扑鼻,熏倒游人。赏洛阳牡丹,叹天下无花。
题记二
旅游之憾:莫大于未能在牡丹花季到洛阳!
-------------------------------------
2015年4月13日 - 4月20日有河南八日游。
对河南的云台山心仪已久,一直没有轻易成行,是想连带观赏久仰的洛阳牡丹。如此这般,鱼与熊掌,可兼得矣。
游览云台山之红峡谷,外加洛阳赏牡丹,此乃旅游的得意之笔。
4月17日游览云台山之精华景区红峡谷,让我仰天一叹:曾以为黄山归来,天下无山;曾以为九寨沟归来,则天下无山。此言差矣,红峡谷之丹崖碧水,非黄山与九寨沟客观也。

“鱼”既得手,便引颈盼望“熊掌” - 洛阳牡丹了。
2015年4月19日中午出皇城相府(位于山西境内),午餐后,上大巴,直奔洛阳而去。抵达洛阳神州牡丹园外的时间是下午2:45分,车行两小时,不可谓不快捷也!
值得一提,4月19日的天气。参观皇城相府,春雨霏霏,一路打伞,忧从中来:下午也得打伞观牡丹?
--
老天爷,你帮帮忙,一生也许就来一趟洛阳,别让我们打伞观牡丹啊!
--
等了一辈子,这临门一脚,可要踢好了!
大巴疾驶,你一言,我一语,团友们幽它一默,却沾着点祈求的口吻。
毕竟春天,天气多变,车停洛阳神州牡丹园大门外,地面湿漉漉,又见小雨霏霏,好在大多数游客都没有举伞。

入园,雨止。但是,眼前所见,又是一桩新的揪心事儿。
牡丹花的花瓣特薄特大,经不起风吹雨打,眼前硕大的牡丹花朵花瓣下垂,低头丧气,没了精气神!在花丛中寻觅一息尚存的花朵,心中郁闷初起哟。

行不远,一个拐弯,忽见头上天棚,天棚下,各色牡丹花,一群群,一丛丛,正是盛开怒放时。
到底的国花牡丹的老家啊,曾经到过不少地方观赏牡丹,比如,杭州花港的牡丹亭、上海植物园、安徽丫山、常熟的尚湖,等等,这些赏牡丹地,没有一地的花匠想到为牡丹花“搭棚撑伞”!

红花虽好也要绿叶相扶,绿叶滚动着珍珠雨露,花沾雨露,绿叶与红花,别添风姿!

进入天棚之内,刚才的“揪心事儿”,顿时烟消云散,心中弥漫一阵惊喜。
细赏慢观,没有想到,牡丹花原来如此之硕大!儿时,家中墙上张贴过一幅“花好月圆”的年画,那牡丹花比饭碗还大,天下哪有那么大的花儿?儿时的我以为那是画家的艺术夸张,后来也一直如此认为。后来,在别处赏牡丹,没见到过花朵如此硕大的牡丹呀!
同为牡丹花,显然杭州牡丹要比洛阳牡丹“小一圈”啊。
请看2014年4月8日我在杭州花港牡丹亭下拍摄的牡丹花,所见的“小牡丹”已经足以让我心为之一醉了。


有比较才有鉴别。-- 永恒真理!
当洛阳牡丹和杭州牡丹放在一起,差别顿现。杭州牡丹花儿零散,且花朵小,请看以上两幅照片;洛阳牡丹不仅花儿多,且花朵大。请看以下两幅乃洛阳牡丹花。

洛阳牡丹不仅仅花朵硕大,而且高度也非昔日所见。别处,你需蹲下和牡丹合影,在洛阳神州牡丹园,你站立,牡丹花就在你的胸前了!

为牡丹园搭棚撑伞,免受风雨影响,人们观赏牡丹的时间大大延长,而且,我还发现另外一个道理。
以前在别处赏牡丹,从来没有闻到过牡丹的花香。我甚至想:所谓“国色天香”,大概出于一种语言修辞之需,你看,“国色”→
“天香”多么工整呀!
今日,生平第一次,漫步牡丹花丛中,幽香扑鼻,那淡雅无比的幽香令人心醉!既浓郁,又淡雅的牡丹花香,跟头顶的天棚也不无关系吧?--
我想。

神州牡丹园位于中国佛祖释源 --
白马寺对面,占地600余亩,盛唐建筑风格,山水园林景观。集中收集国内外名优牡丹品种1021个,40余万株,汇天下牡丹精品、聚四季名卉于一园。
牡丹花的名称就足以让人眼花缭乱:大胡红、丁香紫、豆绿、二乔、葛巾紫、冠世墨玉、荷包牡丹、黑光司、黑天鹅、红楼春梦、黄花魁、灰鹤、金环红、锦绣球、兰田玉、蓝牡丹......。
牡丹是我国传统的名花,已有1500年的栽培历史。唐朝刘禹锡曾赞曰“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雍容华贵,艳压群芳,“国色天香”、“百花之王”的美称,牡丹当之无愧。
为啥洛阳牡丹非别地牡丹可比?洛阳牡丹的栽培始于隋朝,盛于唐宋,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栽培牡丹的历史悠久,这并非一个理由。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天圣末年(1031年)来到洛阳,历经四年创作了《洛阳牡丹记》。记载:“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这就是“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由来。
还是唐代欧阳修的一句诗道出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真情!他写道: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不是别处种植牡丹的时间短,也不是别处的花匠不善种植牡丹,而是因为“地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养一方花草。--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不是因为制作茅台酒的酒匠善于酿酒,而是那儿的水,那儿的空气,那儿的......,成就了国酒茅台啊。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在其著名剧作《牡丹亭》里有一首诗写到:“问君何所欲,问君何所求,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漫步牡丹园,居然听到游客在吟诵此诗!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此言出处是汤显祖的《牡丹亭》。故事描写了杜丽娘梦见一书生手拿柳枝要她题诗,后被那书生抱到牡丹亭畔,共成云雨之欢。后来逐渐演变成这句话。“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并非某个具体的人说的。
古时浪荡男人在女人面前说的话:宁在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也有的说成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这两句中的“花”与“牡丹花”皆指女人。这句话传递了消极低俗的人生理念,与“花开堪折直需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意思相近。

不过,此言也从一个侧面传递了一个信息:牡丹花之美,之迷人,让风流才子痴狂,让文人墨客心醉神迷!
今日,2015年4月19日,是河南八日游的一个高潮,不,是一生赏花的一个高潮!终生不忘。
进入神州牡丹园的时间是下午2:25分,走出的时间是5:01分。短如瞬间,我们在牡丹花丛整整转悠了两个半小时!
进门时细雨霏霏,进入不久便雨止,出门还见到了淡淡的阳光,地面也发白了。

走出神州牡丹园,已经没有时间去对面的白马寺了。因为,具有千年历史的洛阳水席正等待着我们去品尝。
【2015年5月11日午休之余初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