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柳岸之居士
柳岸之居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6,535
  • 关注人气:66,3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窗外细雨丝丝  进茶楼慢品名诗【5月6日午休之余】

(2015-05-06 16:00:06)
标签:

听窗外细雨丝丝进茶楼

茱萸峰下品诗

旅游

休闲

文化

分类: 寻踪山水

题图一:听窗外细雨丝丝   进茶楼慢品名诗听窗外细雨丝丝 <wbr> <wbr>进茶楼慢品名诗【5月6日午休之余】
题图二:山麓王维雕像
听窗外细雨丝丝 <wbr> <wbr>进茶楼慢品名诗【5月6日午休之余】

 

    据说,登茱萸峰一路景点不多,唯有登顶之后,环顾之下,可胜“一览众山小”之叹。如此细雨蒙蒙日,登上山顶,亦无所观也。此外,由于近两个月来,大玩微信,有点儿痴迷,微信有文:人的膝盖寿命有限,且十分容易受伤害。所以,当机立断,免登茱萸峰,进入山麓之茶室,开始跷二郎腿,品茶品诗,不时外出观景拍照。享受在郭庄享受的悠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这种力量,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但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 -- 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

 

听窗外细雨丝丝 <wbr> <wbr>进茶楼慢品名诗【5月6日午休之余】

听窗外细雨丝丝 <wbr> <wbr>进茶楼慢品名诗【5月6日午休之余】

听窗外细雨丝丝 <wbr> <wbr>进茶楼慢品名诗【5月6日午休之余】

听窗外细雨丝丝 <wbr> <wbr>进茶楼慢品名诗【5月6日午休之余】

听窗外细雨丝丝 <wbr> <wbr>进茶楼慢品名诗【5月6日午休之余】

听窗外细雨丝丝 <wbr> <wbr>进茶楼慢品名诗【5月6日午休之余】

听窗外细雨丝丝 <wbr> <wbr>进茶楼慢品名诗【5月6日午休之余】

听窗外细雨丝丝 <wbr> <wbr>进茶楼慢品名诗【5月6日午休之余】

听窗外细雨丝丝 <wbr> <wbr>进茶楼慢品名诗【5月6日午休之余】

听窗外细雨丝丝 <wbr> <wbr>进茶楼慢品名诗【5月6日午休之余】

听窗外细雨丝丝 <wbr> <wbr>进茶楼慢品名诗【5月6日午休之余】

听窗外细雨丝丝 <wbr> <wbr>进茶楼慢品名诗【5月6日午休之余】

听窗外细雨丝丝 <wbr> <wbr>进茶楼慢品名诗【5月6日午休之余】

听窗外细雨丝丝 <wbr> <wbr>进茶楼慢品名诗【5月6日午休之余】

听窗外细雨丝丝 <wbr> <wbr>进茶楼慢品名诗【5月6日午休之余】

听窗外细雨丝丝 <wbr> <wbr>进茶楼慢品名诗【5月6日午休之余】

听窗外细雨丝丝 <wbr> <wbr>进茶楼慢品名诗【5月6日午休之余】

听窗外细雨丝丝 <wbr> <wbr>进茶楼慢品名诗【5月6日午休之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