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眼看千年【2月3日午餐之余】

(2015-02-03 12:58:45)
标签:

一眼看千年

西津古渡

旅游

文化

休闲

分类: 寻踪山水

题图一:石板上古老的车辙印清晰可辩 → 你听见了独轮车“吱吱呀呀”的轴音了吗?
一眼看千年【2月3日午餐之余】

 题图二:一眼看千年
一眼看千年【2月3日午餐之余】

   

    滚滚长江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古城就躺在你的臂弯里。逐水而居,是人的本能,是生存的需要。临江的一面人来人往就有了码头是很自然的事,渡口也就这样形成了。旧时的金陵渡,如今的西津古渡也。

    古渡始建于六朝,位于镇江市西边的蒜山山麓,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古渡是沟通大江南北的要冲,无论春秋时代的朱方,秦代的丹徒,三国的京口,西津渡都是当时的军事重地和交通要津。隋唐时期,隋炀帝开凿了江南运河以后,南北大运河修通,曾经,南京被贬为县级,镇江升为润州,地位日显重要。它是我国东南地区漕粮、丝绸等物质北运京师的重要港口,六朝的兴盛让江边渡口繁华如市,商贾云集,人流船只,迎来送往。“金陵渡” 是镇江通往江北的唯一渡口,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但凡兵家必争之地必定弥漫商埠雄风。在那漫长的岁月里,历史赋予镇江深厚的底蕴,从“西津渡”这样一个镇江人口中所说的“小码头”就能摸到它古老的脉膊。

    漫步在这条石铺就的古街,对我来说,意义已超出了单纯的怀旧,怀旧变成了读史,读史又变成了陶醉。

    街道中央的石板上古老的车辙依稀可辩,耳畔仿佛传来独轮一的吱吱呀呀的轴音;伫立待渡亭待渡亭三个字亦足以让我陶醉。→ 沧海桑田,滚滚长江水移到两里之外,然而涛声依旧,古渡的颜色丝毫没有褪色。
    待渡亭旁,一个小小的玻璃橱窗,让你 “一眼看千年,”真可谓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陈列的路面标本呈阶梯型,累积着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积淀,有长满青苔的青砖石板,也有唐代路基块石下面的鹅卵石,更有六朝时期的流砂地层。

    过街石塔,近旁的老人告诉我,那是让伍子胥一夜白了头的地方。人们穿过昭关石塔,念声佛号,就算是礼佛参拜,能求得平安。白色的喇嘛塔矗立于通道的上方,塔下“观音洞”前的香炉里香火氲氲。让我的心顿生敬畏。不知是沧桑的历史铸造了人们的信仰,还是宗教自古就扮演着救人于苦难的救世主?就连古街的入口处的台阶,五十三级又称五十三坡,取自佛教五十三佛,五十三参之意也都是透露出浓郁的佛教色彩。“红船”、“救生会”又让人触摸到救苦救难的实实在在的行动。

    古街保存到现在,还是一幅典型的明清遗迹图。一道道砖木结构的券门,雕花飞檐的窗栏,褪色的红漆圆柱、木门铜锁、古字画廊......这里的生活仍然延续着千百年前的安静,简朴是透着内敛的博大。

    独自静静地走在有点儿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脑海思绪纷飞,仿佛时光倒转:悠长的巷子尽头,一扇古老的木门”吱呀”地打开了,一个吃着麦芽糖,手上举着风筝的白皮肤、黄头发小姑娘闪了出来。是她吗?是那个在镇江长大后来成了著名作家的美国女孩赛珍珠吗?是她!一直活着镇江人的心中赛珍珠。镇江的山水让童年的她灵气动人,西津渡的自足而平和给了她少女时代的静美安祥。
   赛珍珠先后在镇江生活了18年,镇江无疑是她的中国故乡。她钟情中国服饰、中国古典名著、中国文字,她一生创作了上百部作品,都离不开中国的情结。据说晚年的她眷念中国,十分希望随尼克松访华,但由于某种原因未能成行,抱憾终身。至今,她的墓碑上仍刻着篆书汉字“赛珍珠”。   

     由于时间关系,此行没有安排到赛珍珠的故居一游,有点遗憾。


 一眼看千年【2月3日午餐之余】

一眼看千年【2月3日午餐之余】

一眼看千年【2月3日午餐之余】

一眼看千年【2月3日午餐之余】

一眼看千年【2月3日午餐之余】

一眼看千年【2月3日午餐之余】

一眼看千年【2月3日午餐之余】

一眼看千年【2月3日午餐之余】

一眼看千年【2月3日午餐之余】

一眼看千年【2月3日午餐之余】

一眼看千年【2月3日午餐之余】

一眼看千年【2月3日午餐之余】

一眼看千年【2月3日午餐之余】

一眼看千年【2月3日午餐之余】

一眼看千年【2月3日午餐之余】

一眼看千年【2月3日午餐之余】

一眼看千年【2月3日午餐之余】

一眼看千年【2月3日午餐之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