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龙梗上的“中山纪念林”

题图二:走过龙梗,下山,终于见到三国大将鲁肃之墓

果然,走龙梗走对了。让我实地体验镇江毕竟曾经是江苏省之省会。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辛亥革命后,1915年(民国4年),他即倡议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1928年(民国17年)8月,民国政府决定中国植树节改为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3月12日。
1929年2月(民国18年),江苏省会自南京移至镇江,镇江第一次成为了江苏省会。3月,镇江开展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植树造林运动。这是省会迁镇后所作的“第一件重要建设工作”,也是对省会迁镇的庆祝与纪念。
镇江城郊多丘陵、岗地,城内分布着金山、焦山、北固山、象山、云台山、宝盖山等,非常适合植树造林。
1929年镇江举行的“3·12”植树节活动,是全国确定“3·12”为中国植树节后的第一个植树节活动。这天,镇江举行的植树活动,其动作、规模、影响在全国都是率先的。
次年,省会镇江又在植树节前一周举行造林周运动,地点在北固山。植树完成后,又在北固山中峰建造了一座“中山纪念林塔”,大理石塔座三面镌刻着孙中山关于植树造林的遗训,东面是“要能够防水灾,便先要造森林,有了森林便可以免去水祸”;北面是“有了森林,天气中的水量便可以调和便可以常常下雨旱灾便可以减少”;南面是“我们研究到防止水灾与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西面则为“中华民国十九年三月十二日,江苏省会造林运动委员会建。”
为植树而建专门纪念塔更是全国非常罕见,它是镇江人民大规模植树活动的历史见证。
鲁肃者(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幼丧父,有壮节,好为奇计,喜击剑骑射。他与周瑜交好,孙策经营江东,他与周瑜同归之。孙策死,他继续辅佐孙权,为孙权所敬重。赤壁之战前夕,他力主与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之战后,又从大局出发劝孙权把南郡暂时让给刘备。周瑜死后,孙权任鲁肃为奋武校尉,代周瑜统兵,继续维持与刘备的联盟。鲁肃死时,孙权亲临其葬,诸葛亮亦在蜀国为他发哀。他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 中学时读三国,对鲁肃留下深刻印象。今日到鲁肃之墓地,仍心存敬意。
写下打油闲诗:
北固山上甘露寺,冬阳熙熙读历史。
山麓惊见鲁肃墓,刘备孙权羡慕死。
游览北固山,没有想到的两个收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