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欺:胡雪岩(1878)【10月18日午休之余】

标签:
参观胡雪岩故居感言文化旅游情感 |
分类: 寻踪山水 |
匾曰:“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是则造福冥冥,为诸君之善为余谋也可,谓诸君之善自为谋亦可。”这成为后来胡庆余堂的“堂规”,它融贯在后人精工细作的制药技艺里,更渗透在一代代庆余人的精神思想和境界中。在几代庆余传人和员工中,一种谦和、诚实的品行作风,已经成为一种财富、一种基因衍生着。人们不敢懈怠,不敢妄为,不敢疏忽,因为有一种强大的震撼力,历史和现实,在企业,在各个层面震荡着,回响着:“胡庆余堂的药能包治百病。”年年春汛庙会,杭嘉湖一带农村香客们游完西湖,往往络绎不绝成群结队到胡庆余堂,他们带回的不单单是一包包药品,更带回祈求、希望和福分。暑热天,在流行病多发时节,胡庆余堂免费供应清凉消暑的药茶和各种防疫痧药以急人所难,实践了胡雪岩“余存心济世”的承诺。
由于“戒欺”是职业的操守和自律,是对道德的秉承。“采办务真,修制务精”是操作规范。“真”不仅指药材“真”,还要力求“道地”,质量最优化。药店创建之初,胡雪岩便派人去产地坐庄办货收购道地药材。如去山东濮县采购驴皮,去淮河流域采购淮山药、生地、牛膝,去云、贵、川采购贝母、黄连、麝香,去东北采购人参、虎骨、鹿茸,去秦陇采购当归、党参、黄芪,使药材在源头上就有保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寻求的是药效,得到的是品牌和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