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走下城隍阁已是午饭时分

题图二:又见八百岁之古樟,此乃吴山老大,老二大概就是药王庙前的那棵古樟了

在城隍阁上三楼茶室,吃了碗藕粉,看了场古筝,高高兴兴下楼来。哪里了,哪里去。发现吴山一个别处所无的美 -
古樟之美。古樟皆能入镜如画,看官不妨细览。
路过“理发”铜雕,又留影一幅。
--
这里的茶座怎么冷冷清清?
--
现在是冷冷清清,热闹的时候你没有看见,要提早预定座位,不吃饭,光喝茶还订不到座位哩。(闲着无事的服务员跟我说)
-- 哦。
--
假如天天这样。老板还能撑得下去吗?(服务员又补充)
伍公山下,又要走过“之”字形的石道(见本集最后一幅照片),又要想起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写马二先生上山的故事。
不过,《儒林外史》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马二先生,而是守财奴严监生:
......
严监生喉咙例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大侄子赶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拖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着眼泪,走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顿时就没了气。
缓缓走在下山的石级上,想到《儒林外史》中的绝妙描写,不禁一笑。-- 路人不知吾笑之笑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