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夜忆旧【34】:决定命运的辞职信【5月1日夜】

(2014-05-01 21:09:01)
标签:

决定命运的辞职信

分类: 春夜忆旧

小序:

    昨日(4月30日)发了博文《旅游,常常为了一种感觉》,其中写道:

    更不能想的是,1990年调动回沪,去了一家公司上班,英语全抛,竟也“随遇而安”,不是夫人坚持让我离开高收入的公司,重返当时贫困校园,哪有今日?(读过我的《英语人生》者,知道:一次又一次,我的夫人“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哦。所以,最近跟一位网友发了纸条:娶怎么样的媳妇,过怎么样的日子,有怎么样的前途。此事太重要了,多少人失败人生,或是成功人生,皆系于夫人也。)

    以上一段话,非虚言也。在我的《英语人生》中有详细记录。相关内容如下:

-----------------------------------------------------------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你最不经意之时。
   1993年8月5日晚餐后,夫人和我有以下交谈:
   夫人:阿贵,我想和你交流一下思想。
   我(发现夫人遣词庄重,神色认真):好啊,交流什么呢?
   夫人:我发现你最近情绪不好,不,准确地说,自从你进入公司以来,情绪一直不好。
   我:走错了门,哪来好心情!
   夫人:我想,公司不是你的久留之地,迟早要离开。迟走不如早走。
   我:那,这房子怎么办?【当时,我们居住的两室一厅的住房,是公司给的,在迁入之前,曾经和老板签订过一个合同,合同规定,假如在公司工作到60周岁,则此房屋的使用权永久归我所有,假如在60周岁之前主动离开公司,则房屋必须归还公司。】
   夫人:这个不难。我们可以跟老板商量一下,等到了新的单位,有了房子,马上退出现在的两室一厅。
   我:那,我到什么地方去呢?
   夫人(看来已经胸有成竹):就到附近的学校去联系。比如,上海师大、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农学院、还有上海交通大学,等等。事不宜迟。
   我:那,我是先辞职再找单位,还是先找了单位,再提出辞职?
   夫人:先辞职吧。
   我:那,万一几个月找不到工作,领不到工资,怎么办?
   夫人(显示了魄力和气度,后来回忆起来,常让我汗颜):那有啥!我的工资供日常开销总够了,不至于饿肚子吧。
   我:好吧!
   正在家中度假的女儿,走出卧室,对我说:爸爸,破釜沉舟,才能成功!
   我:我们的谈话你都听见了?
   女儿:是,爸爸。这是我们家的大事。妈妈事先都跟我讨论过了,我们都同意你“跳槽”(jump the trough; job-hop)。即使你不同意,也是“二比一”哟!【我们家经常以“公投”方式来决定家事】
   女儿笑了,夫人也笑了。我沉默。
   女儿:爸爸,说干就干(the shortest answer is doing),我给你写辞职信吧!
   我(此刻,想起了商务印书馆张老先生的眼神和言辞):好!吾意已决,说走就走!
   很快,女儿就从房间里取出代我起草的“辞职信”。“辞职信”全文如下:
   S总裁:你好!
   光阴荏苒。我在公司任职已近三年。三年之前,你助我于踌躇无定之时,三年以来,承蒙时时关照,本人不胜感激。我本打算以自己的孜孜敬业之情及一技之长为公司尽力以图回报,然今日回首,成效甚微。
   任职于投资部,虽每日面对繁琐事务,仍惟恐不能尽善尽美,对偶尔接手的翻译任务,更是尽力而为。然终因才能有限,不能时时令总裁与部长满意。再者,每日沉陷行政事务,离自己的专业越来越远。本人才疏学浅,但也是积半生之心血而得,终不忍就此抛弃。而对投资业务比我更擅长者不乏其人。总裁尽可量才录用,不必将就。
   因此,本人特此提出辞职。至于连带涉及的住房问题,还是按照规定办理。只是本人目前一时还未得到新的住房,是否能“缓冲”一下。日后自会通过有关途径妥善解决。望总裁体恤。
   即颂大安!
                                                                                               毛荣贵
                                                                                                    1993年8月5日

  女儿起草的“辞职信”,一气呵成,我改动了个别字眼,便誊抄一遍,还加盖了我的私章,以示郑重。
  两日后(8月7日),我怀揣辞职信去上班。九时许,上二楼财务科领取了工资,并到总裁办公室递交我的辞职信。老板不在,我便将信件交给了秘书X。
  下楼,我便走出公司大门。北松路上迎面过来一辆招手车,让我上车,我摆摆手,没有上车,我想,此刻的脚步正踩在人生的转折点上,是值得品味的人生时刻,还是以步代车吧。
  这封辞职信,成了我人生最重要的文件之一(女儿起草的“辞职信”,我珍藏至今),其意义不在1964年8月接到的“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之下。
  1993年8月11日 – 1993年8月18日全家沿长江而上,登游庐山;

       1993年9月20日去上海交大面试,即开始执教本科生的“英语写作”课;
  1994年1月4日正式办理调入上海交通大学的手续;
       1994年3月交大无偿分配我一套两室一厅的住房;

  1994年12月升任副教授;
  1995年7月任《科技英语学习》主编;
  1996年10月 – 11月应美国驻华大使邀请访问美国,讲学兼旅游;
  1999年10月升任正教授(破格);
  2002年1月升任博士生导师。
  【入交大之后,共计出书45册,论文156篇,详见书后附录】
  每每想到1993年8月5日那个夜晚,我总是一次又一次重温这样的感觉:
  我感念;我感佩;我感喟!
  很多次,望着我的夫人,忽生“弹冠相庆”(congratulate each other)之感。我对夫人说:因为有了你,中国多了一个英语教授,而且是一个还不错(not bad)的英语教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