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方壶胜境临水之一隅

题图二:大榕树为方壶胜境增姿添色

方壶胜境,乃圆明园40景之一,且为重要一景。沿福海行,游客稀少,找一个人拍照都不易。过了唐宫,方壶胜境就在眼前。
远观方壶胜境,气势非凡,有层层叠叠的楼宇,依山临水,除了气势外,又多了几分秀美。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基本建成的方壶胜境,据介绍,其前部的三座重檐大亭,呈“山”字形伸入湖中。
今日所游圆明新园,就局限于这个“山”字形伸入福海三座重檐大亭,大亭内,仅有几位老者在打拳,大亭中央还置放着一只青铜大鼎。
大亭有伸向福海的长廊,尚有画梁雕栋,下有汉白玉的栏杆,虽说格局有江南园林的美,但是,一股皇家气派更添美色,看惯了江南园林的玲珑和灵巧,在此大亭内歇息片刻,便有另类的享受。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亭周边的几株大榕树,一挂一挂的树须从树上垂下,在晨风中微微飘动。壮美与柔美,结合一处,真美绝也。此种美,在北京的颐和园见不到,在江南的园林,比如我之最爱
- 杭州郭庄,也见不到。
遗憾由此而生:是珠海人不喜晨练,还是珠海人少?咋的如此方壶胜境,游人与健身者,如此寥寥?
忽然,有人呼我。抬望之间,原来是我们的殷导!
他也绕湖一周,不过,走的是顺时针方向,因此,与我相会于此。
殷导小我几岁而已,我们同居一室,知道他酷爱旅游,曾经从阳朔步行到兴坪古镇,见到不凡风景。殷导不同于别的导游,到了景点,他也兴致勃勃,手持相机,到处看景拍照,好像第一次到此一游的游客,打探之下,方知他不知来此几次了。
--
千万别错过前面的“西洋楼”哦。方向在左边。
-- 一定不错过,谢谢,那儿有著名的十二兽首,现在找回了几个。......。(我答)
与殷导交流几句,他主动为我在雄伟的哕鸾殿为背景,拍摄了几幅照片。临别,还如此再三关照我。
又心生另一遗憾:哕鸾殿”后尚有琼华楼、万福阁、千祥阁等建筑,今日步履匆匆,无法进入细览。
当年圆明园的哕鸾殿,乃皇帝的寝宫。回来查了一下字典,这个“哕”字,用在此念huì,哕哕,意为有节奏的铃声。鸾是古时传说中一种雄性的长生鸟。鸾声哕哕,意在何指呢?
遥想当初,皇帝在圆明园高处的哕鸾殿醒来之后,日历万机的疲惫已经渐消,放眼俯瞰圆明园里的绝佳晨景,吊吊嗓子,估计也是声震远近吧。若是发号施令,那四海之内还不都得给翻腾起来?
和殷导在此相会,让我心中有底:参观过西洋楼,到大门外集合,不至于迟到哦。因此,步履从容起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