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种地,靠天吃饭,旅游,亦然!
独自一人,到奉贤赏梅,抑或邀三五好友,同去奉贤赏梅,绝不会有今日之乐。为啥?
--
携程有爱,天公作美,唐梅递香也。
---------------------------------
人民广场武胜路,是上海旅游大巴的一个集散地。尤其是每日早晨,这里热闹非凡,数十辆旅游大巴聚集此地,导游举着小旗子在召集游客,游客则穿梭其间。
2014年3月1日上午,一辆“沪D70967”的大巴停在这里,它将驶往上海奉贤海湾森林公园,却又有别于别的旅游大巴。

不知从这里出发多少次了,此次意义不同以往。携程网邀请在沪的部分旅行家去奉贤的“上海第一届梅花节”赏梅。 -
携程网友情相邀,我们无须支付任何费用 - 车费、午餐费和门票(80元)。
旅行家们,平日在网上“鸡犬之声相闻”,却很少来往,以往携程网搞线下活动,无非在一起聚会,交流旅游心得而已。此次“走出会议室”,去奉贤赏梅,彼此有“知人知面,赏花交流”之乐。
今日的天气预报:小雨。有网友发我短信,称:雨中赏梅,别有风情。此八字虽有诗意,只是说说的而已。旅游,必带相机,雨中赏梅,确实别有趣味,但是,又要举伞,又要拍照,就有点儿尴尬,我曾想,当年苏东坡游西湖,也带着相机,也许就没有心情留下“山色空蒙雨亦奇”之佳句。
你看,提前来到人民广场,留影一幅,手里举伞。

天有不测风云。
等大巴过奉贤的五四公路,停五四文化广场,下车,发现地面泛白,这里没有下雨!
天公作美!

下车已是午餐时,虽然还没有到饥肠辘辘的地步,但此时直奔梅园,空着肚子赏梅,非我等所欲也。
毕竟是携程网举办的活动!安排合理。我们一行三十余人,先被带入广场左侧的一家饭店。
入席甫定,此次活动的“团长”是一名帅哥,叫刘小顺,即致“欢迎词”。

携程网游记攻略版有一名“神秘人物”,叫“游游君”,称之“神秘”,因为,其游记文字练达,且知识丰富,但字里行间,又洋溢青春气息。今日“揭开面纱”,原来是位美女(左)。意外吧?另一位是携程的小吴。

接着,旅行家及其亲友一个个起立,作简短的自我介绍。

--
你们自己带一点点心吧,团餐不一定吃得饱。(临出发,夫人关照我和女儿)
此次活动,旅行家可携带1
- 2名亲友参加,我女儿与我同行。
-- 不会吧。是携程网组织的旅游呀。(我答)
果然,十人一桌,不仅上菜速度快,且数量与质量俱佳。边吃边听别的旅行家的介绍,边吃边和同桌的旅行家闲聊。一个强烈的感觉:皆非旅游方面的等闲之辈也。

我女儿虽然不是旅行家,但酷爱旅游,2006年曾到新疆旅游,回来在携程网上发表了几篇新疆游记。一位“醉翁之意”的资深旅行家读后,发表评论:一位游记新星出现了!
餐桌上,女儿聊起了最近的不丹之行,而邻座的旅行家虽未去过不丹,但对不丹了解甚多,而且他与夫人最近去了马尔代夫,是超豪华游,其介绍,举桌吃得津津有味,听得津津有味。

离开饭店,即上大巴,来到“梅园”大门。
全体人员在“梅园”大门外照了一张集体照。我也将相机递给了拍照者,留下以下值得纪念的照片。

我尤其欣赏,组织者带来的一面旗子,上书:Love to
travel。
女儿是剑桥大学的硕士,我是英语教授。我与女儿在一起总喜欢对所见英语“评头论足”一番哦。我们对Love to
travel 很是欣赏。若写成了Like to travel,或是Love
travelling,那就不美了。
梅园面积之大,梅树之多,梅花之盛,投入之巨,管理之佳,皆出乎意料。我们这支“队伍”进入梅园之后,即成“游兵散勇”了。赏梅之余,偶尔见到“团友”,十分亲切,你看,我们和游游君以楚梅阁为背景合影,还和Smad在梅林前合影。


你看,还有《新民晚报》的记者小张(手提红包者)。
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的梅园,占地2000亩,梅花3万5千余株,品种达126种,梅桩盆景百余盆之多。
要在两三个小时内,走完全部景点,简直不可能。看看这些游人的景点名称吧 --
冷艳芳径、红香驿道、绿萼弯、春归岭、探春桥、探春湖。楚梅阁、唐梅厅......。
我个人认为,唐梅厅,江南的园林仿古建筑,粉墙黛瓦,独具一格,乃梅园之核心。这里是游客集中地,门外一株绿梅,引来不少观赏者。--
物以稀为贵。

唐梅厅内,有书法表演,当然,书法也跟赏梅咏梅有关。

当然,唐梅厅是第三进屋子后面,藏着“镇园之宝” -
一株1300年的唐梅。



唐梅,乃梅园之镇园之宝。唐梅(使者)为朱砂型梅花中的“铁骨红”,花色淡红,花香幽幽。
打听之下,此唐梅来自皖南深山,新老枝干枯荣与共,彰显了长寿花木顽强的生命和坚韧的品质。
经历了1300多年的风风雨雨,今日的唐梅依然梅花盛开,我凑近一闻,闭目遐思,不禁想起了唐代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此诗中出现了一句咏梅的千古名句(儿时读此诗,忽略了“忽如”二字,误以为岑参是在写梨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梅的外边,就是探春湖,风从湖面上吹了,带来一阵阵寒意。女儿脱口而出,说道:
--
真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在唐梅前,与女儿合影留念。

古老的唐梅,是游客逗留时间最长的一个中心。因此次梅花节得到了优倍奶业的赞助,因此有“优倍”之冠名 -
“优倍”首届上海梅花节。
两个身穿“奶牛服”的女孩在唐梅周围活动,与之合影者不少。我女儿也与“两牛”合影。

--
我为什么跟你们合影吗?(女儿问)
--
不知道。(两个女孩翻白眼)
-- 因为,我也属牛。
女儿一言,引得众人大笑。
离开了唐梅厅,便往楚梅阁去。那儿是梅园的制高点。
家中的水仙花已经凋谢,而楚梅阁下的旱水仙正盛开。

--
英国多的是旱水仙哟。(女儿喃喃自语)
怀旧,并非是老人的专利。-- 听了女儿的话,我想。
走下楚梅阁,我本想从原路折返唐梅厅,女儿建议去远处的湖上木制栈道走走,那儿也能去梅园大门。
好建议!湖面木制栈道宛如九曲桥般,蜿蜒于湖面上,每个拐角处,都放置了一个大花盆,内种一株梅树,梅树正是开花时。由此可见,梅园对“上海市第一届梅花节”的认真投入。


走完栈道,便“登陆”,行不远,一座三孔廊桥,非常别致。其名亦雅 -
探香桥。大有扬州瘦西湖五亭桥的风度。红梅掩映下的探香桥平添了几分姿色。

“沪D70967”的大巴正等在大门外。当我们上了大巴,天开始淅淅沥沥下小雨。等回到人民广场下车,雨止。
到底是携程组织的赏梅活动,不少旅行家,赏梅结束,登上大巴,就在新浪微博发表了图文并茂的微游记,在回来的车上,游游君就宣布有五人中奖。其中两位,顺便写道:天公作美。
种地,靠天吃饭,旅游,亦然!
独自一人,到奉贤赏梅,抑或邀三五好友,同去奉贤赏梅,绝不会有今日之乐。为啥?
-- 携程有爱,天公作美,唐梅递香也。
感谢携程,感谢领队刘小顺。以下为与帅哥刘君的合影

【2014年3月5日黎明时分初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