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忆旧【27】:2009年之青城山【1月1日夜】

标签:
2009年之青城山情感 |
分类: 冬夜忆旧 |
我的专著《翻译美学》一书,有以下段落写到了青城山......。到青城山一游,体验其“幽”,还了我之夙愿也。我写到:
以一字来勾勒一处山水的特性,这需要何等入微的观察,何等纵横之笔力!上句的四个字:“秀”,“幽”,“险”和“雄”,耐人寻味!应当承认,这四个字均没有“照事物应有的样子去摹写”(亚里士多德语),这四个字的取意均模糊而又空灵。唯其模糊,词义涵盖面趋于宽泛;唯其空灵,想象激发便得以成功。如此这般,画面自生,形象毕现。透过这再简洁不过的四个字,读者眼前无不出现那一幅幅个性各异,却又同样俊逸秀美的山水画面。
“秀”,“幽”,“险”和“雄”四字,简,不能再简;朦胧,不能再朦胧。惟其简,就给读者腾出了思想空间,惟其朦胧,就给读者插上了想象翅膀。
英语是形态型语言,汉语是语义型语言。在几千年的重意、重神、重风骨、重凌虚的哲学和美学传统影响下,汉语遣词,多空灵叵测,汉语造句,也多虚幻神异。上述四字,就是一个典型。如此遣词造句,不利于写法律条文,却极有利于造意境,因为“意境创造的极至就是创造含蓄美、朦胧美,也就是模糊美
法国语言学家葛兰言(Granet)曾这样评价汉语:“中国人所用的语言,是特别为‘描绘’而造的,不是为分类而造的,那是一种可以抒发特别情感,为诗人或怀古家所设计的语言,而不是为了下定义或判断而设计的语言。”。
英译上句,遗憾即生。汉译英,宛如薄霭缥缈的山水胜景,顿时被当空的烈日所照射,朦胧退位,清晰登场,模糊消逝,准确亮相。如此这般,联想,也就失去展翅的前提;意境;也就“功”成身退。
相应英译:
Sichuan Province is rich in scenic wonders, each with its own
distinctive features ---- the elegance of Mount Emei, the serenity
of Mount Qing Cheng, the sharp precipice of Jianmen Pass, and the
grandeur of Kuimen.
秀 → elegance
汉语之“秀”,非英语之elegance(高雅, 典雅, 优雅,
雅致)所能涵盖。汉语常以“秀”写山,含林木秀美之意,比如,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里写道: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而以英语单词elegance写峨眉山,“以偏概全”也。
幽 → serenity
《说文》对“幽”字的诠释仅一词:幽,隐也;Serenity,《美国传统词典》对其释义是:the state or quality
of being serene;
tranquility.中文意思是:平静安详的状态或性质;平静。两释相比,小同而大异也。
险 →
the sharp precipice
一个“险”字,难倒英语。无奈之下,英语只得作以偏概全的解释,将原文中的“险”字“解释”为the sharp
precipice(陡立的悬崖)。遗憾!剑门关的“险”并不局限于“陡立的悬崖”。“险”者,主要写“地势险峻”,如《史记·项羽本纪》写道: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解释,非翻译也。
雄 → grandeur
一个“雄”字,内涵何其深广。这一点可以从其极强的孳生力窥见,如:雄伟、雄壮、雄悍、雄毅、雄姿、雄骏、雄爽、雄捷、雄艳、雄古、雄势,等等。在上文中,“雄”的含义主要是:雄壮;雄伟.而grandeur的主要含义是:The
quality or condition of being grand; magnificence /
高贵,伟大高贵的品质或状况(见《美国传统词典》)。高贵,非夔门之核心美也。
结论:以elegance / serenity / the sharp precipice / grandeur
译“秀”,译“幽”,译“险”,译“雄”,似可用一个成语写之,即“捉襟见肘”。
“秀”,“幽”,“险”和“雄”四字,模糊意美,逸出联想。此四字,令读者如水中观鱼,似动,似静,似影,似幻,给人翩翩想象,令观者有所为,令观者有所乐。译成英语的elegance
/ serenity / the sharp precipice /
grandeur之后,水落而“鱼”出,清晰驱走了模糊,准确取代了朦胧。池水无鱼,则池不灵动,林壑无雾,则山不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