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一
观日出成功,就是登游黄山成功的一半;黄山观日出成功,归来写一篇游记记之,则快乐倍增。
题记二
人是一个奇怪的动物,日出,啥地方都能见到,但是,在名山观日出,就被赋予了非凡的意义。
---------------------------------
2013年10月18日傍晚散步,路过“中国国旅”之一爿分店。随手拿起一张黄山旅游的彩色广告,上面竟有黄山三日游,且在山上住宿两夜。-
此我所欲也。10月22日即可成行。
回家,上网。查“黄山景区”的七天天气预报。惊喜:10月22日 - 24日黄山景区的天气大晴。次日,即到旅行社报名缴费签约。-
说走就走上黄山。
登黄山而观日出,老叟未竟之夙愿。1985年夏登黄山,山上过了一夜,观日出,苦等黎明,太阳却不肯赏脸。
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清凉......,黄山,你将它们一一收入囊中。黄山之巅观日出,多少游客的心中一梦。
10月22日,晨大巴驶离上海大剧院门口,下午即乘坐云谷索道上山,从白鹅岭到西海山庄,2公里,一路景点不绝。到了西海山庄门外,天色将暗,聪明导游小郑,没有把我们带入山庄,而是把我们带到了丹霞峰的登山口,说:明早观日出,由此上山。闻之,心中一喜:行了,明日看日出,该无悬念。
丹霞峰,一个好记并吉祥的名字。黄山36大峰之一,海拔1664米。峰壁为赭色,旭日与霞光照射下,色彩斑斓,故名“丹霞峰”。
晚餐之余,在西海山庄的大堂内发现LD走字屏,鲜红的大字显示2013年10月23日日出时间和见到日出的概率:70%。
--
请问:概率70%是什么意思?(忍不住,我问服务员)
--
70%,就是基本上能看到日出。
--
那就该写90%呀(我说)
--
从来没有90%的概率,我们给出的最高概率是80%。这叫留有余地,老先生,是吧?如果说100%,万一见不到日出。我们咋办?不要被人骂死啊?(服务员,说话细声细气,循循善诱)
--
好。明日早起,登顶丹霞峰!
--
其实,黄山看日出的最佳地点不在丹霞峰,而在对面的光明顶。
--
到光明顶要走多少时间?
--
比丹霞峰远多了,而且山路很陡,黑灯瞎火,十分危险。老人不宜。(服务员和颜悦色)
--
那么上丹霞峰要多少时间?
--
老人45分钟吧。
正是前台空闲时,与服务员的一番交谈,让我信心满满。
下榻的房间被称“独卫房”,而非“标房”。“独卫房”乃雅称,实乃放置三张高低床,睡六人。内有一独立卫生间。标房供应观日出的羽绒服,“独卫房”则无。

服务员提供信息:四楼可租借羽绒服。租金50元,押金200元。
毫不犹豫,直奔四楼。
下楼梯时,右膝外侧,忽感轻微隐痛。平时在家,我不会在乎,可是,这是在黄山!
到底是关节痛,肌肉痛,还是神经痛?
-- 有什么小的疼痛,及时服用芬必得哦。
此时,想起了夫人在我出门时递给我的一盒芬必得。
回到独卫房,见我租借之羽绒服,七嘴八舌哦:这么贵!在上海再多花100元就能买一件羽绒服啦!那个反问:羽绒服,用得着吗?
回到独卫房,见我服用芬必得,另三位向我主动索取,各服一粒下肚。
价廉物美之独卫房:卧具干干净净,尤满意于淋浴房内的热水,热水从莲蓬头携带热气急喷而下,冲走的还有登山的疲乏。
6人房,又让我回到了49年之前的复旦大学。--
黄山“独卫房”,比当年学生寝室强多了,那时,一室睡八人,没有“独卫”,一层楼面,只有东西两个盥洗室,更无热水龙头。
久违的“卧谈会”刚刚开始,我就呼呼入睡。
6人房内开始骚动,醒来。
- 此时是清晨四点。
四点半,出发。进入丹霞岭的上山石道,蜿蜒向上,没有路灯,借光于从树枝空隙洒下的月光,一行四人,默默攀登。
静静的,山道上只有我们四人,听见的是:喘气声、脚步声、林间风声,还有彼此友善提醒:小心脚下。
身穿羽绒服,很快,身上发热,拉开前胸拉链。
--
我说没有必要租借羽绒服吧?(见状,一位同室团友说)
--
爬山热,到山顶,就未必感到热了。(另一位说)
到达山顶,选择了一个“制高点”,面积很小,正好容下我们四人,我们歇坐在“制高点”平坦的巨石上,靠外面的一侧,有水泥杆和铁索围护,有安全感。
此时,对面的山,是光明顶吧?只见其轮廓,上山道上有路灯,影影绰绰。拍摄了一幅照片,只是漆黑一片,剩下的只有拍摄照片的日期和时间。

约半小时后,“制高点”下的观景平台上,观日出者,越聚越多。对面山的轮廓越发清晰,山头的电视塔有点儿像杭州宝石山上的保俶塔。

终于,左侧的天际开始泛红。这是才弄明白太阳升起的方向。右侧,则是西方,是西海山谷,起伏的山峦,渐渐地,也由暗变明。
从5点54分到6点整,短短的六分钟内,东方的曙光,由暗趋亮。两幅照片记录了此变化。


此刻,身上好像没吹到风,耳畔却又呼呼的山风声。-- 这就是海拔1664米的山顶呀。
寒意袭来,拉起胸前拉链,还从包里取出了围巾。
--
真有点冷。(室友说)
--
毛教授租借羽绒服是对的。(另一个说)
他们三位只是在毛衣外面添加了一件厚外套而已。
时间推移,天色渐明,寒意却有增无减。
--
我们靠得紧一点吧。(一位提议)
--
好,这叫抱团取暖。
--
哈-哈-哈!
对面的山岭不再是黑乎乎的一片,比我们略低的一个平台上站满了观日出者。
东望,一棵松树的下方,正巧观看日出,拍摄日出的照片,松树的枝干,可作“刘海”;
西望,西海峡谷,苍苍茫茫,山峦起伏,或远或近,都浸染在黎明的黛色里,近处色深,远处色浅,深浅之间,不仅层次分明,而且酷似一幅鲜活的水墨画。
让我们吃惊的事儿发生了。
我们的右侧,有一块半人高的圆柱状山石。一位帅哥,胸挂单反,一个箭步跃上圆柱体的顶端,顶端的面积只能放两只脚吧。圆柱石,三面凌空,一失足,便粉身碎骨。
他的举动,让我们四人倒吸一口凉气。此君却神情自若,或环顾,或平视,或低头不语。
--
危险吗?小心点儿。(我们提醒)
--
没事,那边站满了人,一根针也插不下了。(帅哥幽他一默)
轻微山风吹过来,两位团友,先后打了喷嚏。声音之响,让“独立金鸡”的帅哥发声了:
--
哎哟,吓我一跳,简直是地震喷嚏哟。(帅哥很幽默)
--
哎哟哟,不冷吗?我都穿羽绒服了,这么一把年纪,咋的不穿羽绒服呢?(帅哥又补充了一句)
我沉默不语,感觉三位团友似乎身体有点儿瑟瑟发抖,略微泛青的脸色。此时,爱莫能助,心里只剩下对他们的深刻同情了。
刚才上山时,一路沉寂,以为观日出的人不会太多,谁知此时稍低一点的观景平台上,已经人满为患哉。从哪儿冒出了这么多人呀?
众人抬头翘望东方,心殷殷,意切切。晨曦微露的东方固然很美,很入镜,若把目光转向西方 -
西海峡谷,似乎更美,更入镜哟,那便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充满期望中等待,让我思绪飞扬,1982年在庐山、1984年在泰山、1985年在黄山狮子峰观日出失败,但今生有两次成功观看日出。
第一次,2004年8月12日骑骆驼登鸣沙山

第二次,2010年4月8日在鉴真轮上观海上日出

充满期望中等待,让我思绪飞扬,我想起了高中语文课本里的名篇 -
姚鼐的《登泰山记》。这么多年过去了,其中描写日出的佳句尚有记忆哦。
......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年幼时所受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会影响人的一生哦。我一生好入名山游,尤其爱观日出,其源盖出于此吧。
太阳虽然尚未升起,但天光已亮,请附近的帅哥为我拍摄一幅身穿羽绒服的照片。
羽绒服
-
观日出之救命服也。
夫人一言,又响耳畔:再贵,也要租借一件御寒衣。
身穿羽绒服,又服用了一粒芬必得,为今日连打三仗,奠定了胜利之基础哦。
第一仗 -
晨观日出;
第二仗 -
上午游西海大峡谷;
第三仗 -
下午由西海山庄到玉屏楼(迎客松)的8公里观景及从后山到前山之“迁徙”。
登游黄山,岂能小觑,与打仗有何异?--
看官以为然否?
2013年10月23日的黎明,东方欲晓。70%观日出成功的概率,眼看着要成为100%啦!
我同意一位团友的观点:观日出成功,就是登游黄山成功的一半。
东方,渐被染红,从暗红到浅红,又从浅红到粉红......。近处的一株黄山松的枝干,正巧作为拍摄观日出照片的“留海”,而远处山岗上的一排黄山松,如同映在天际剪影,使用变焦拍摄,更是美极。

观景平台上的游客,此刻已经跃跃欲试,手持各式各样的家伙,对准了东方。
6点32分,天色已经很亮。拉近相机的变焦,从回放中,发现众游客皆身穿羽绒服,不少还戴着帽子哩,裹得严严实实 -
一副严冬的打扮哦。

从模糊到清晰,到更清晰。众游客静静恭候的太阳,就将从那有松树剪影的山梁上冉冉升起哦。
目光转到右边。不得了!水墨画,更加生动,更加富有生机了 --
黄山西海群峰,起起伏伏,层层叠叠,浓浓淡淡,近处山峦渐趋清晰,远山则处在云雾袅绕之中。
我痴想:即便不是为了观日出,登山观黎明时分的西海群峰,也很值得呀。请看官细赏下列图画。
过了六点,太阳即将跃出山梁,天光趋明,可以拍照了。请附近的一位帅哥为我拍摄了一幅“坐等日出”之照,照毕,回放。哎,正巧!我身后“金鸡独立”于孤石上的男孩也被“收入囊中”哉。你看此君多么淡定自若。
他的“金鸡独立”,旁观者见了,都会心抖,一失足......啊!。
也许听见我们四人的窃窃私语了吧,帅哥伸伸懒腰,跺跺脚,大概感到一丝寒意了吧?
在黑黢黢的山头,坐等日出,山风呼呼,毕竟是海拔1664米的山峰,毕竟是拂晓时分啊!
--
毛教授,看来你是对的。
--
对在哪儿?
--
应该租借一件羽绒服。我冷,开始流清水鼻涕了。
--
我也是。
6点38分,两位室友和我对话,说话已经失去了刚才的底气。
太阳即将爬上山梁的那一刻,他们三位,简单商量了几句,同时起身,挥手和我告辞。
6时41分,太阳跃出山岗。
-- 快回来呀!太阳正在升起来!(我朝着已经下山走了十几个石阶的团友大声叫唤)
-- 快回来呀!(想不到“金鸡”哥也帮我叫唤)
-- 算啦,实在冷得吃不消啦。(一位团友回头应了我一声,急急下山)
6时41分,太阳跃出山岗。

太阳,从露出山梁一隅到就整个的跃出山梁,短短的一两分钟而已。
一阵欢呼之后,你听见的,则是那“咔嚓、咔嚓”的按动快门的声音。在我听来,此声简直是最美的日出伴奏。

使用曝光补偿,在6点44分拍摄到以下照片,效果似乎更佳。

此刻,原先坐在地上的观日出者皆站立岩石上,向新生的太阳行注目礼。
--
红太阳万岁!万万岁!
忽然,身边的“金鸡”哥朝着东方大声叫唤。他,仍然站立是孤石上,纹丝不动,如一尊雕塑。手里的单反对准了那轮正在升起的红日。
“金鸡”哥的一声高喊,让我想到 --
世界没有太阳,不行;中国曾经把某人比作太阳,而且是“永远不落的红太阳”,也不行!
太阳升起10多分钟后,还有很多游客站立观日出巨岩上,不肯散去。我走到巨岩上,面对初升的太阳,请人为我拍摄一幅照片如下。
上山时,只有我们四人借着月光行,现在太阳升起,狭窄的山道上,被游客挤得满满当当。下行速度很慢,且有时还要“堵路”。

此时,丹霞峰沐浴在鲜亮的晨光中,很美很美。

回到西海山庄,在“黄山西海饭店”(刘海粟题名)的石碑前,留影一幅。

此时,我想:
黄山之魅力便在于此,游人心甘情愿,爬上爬下,气喘吁吁,付出了接近极限的体力。无论男女老幼,无论古今中外 ......。
人是一个奇怪的动物,日出,啥地方都能见到,但是,在名山观日出,就被赋予了非凡的意义。
2013年10月23日黎明,如此众多的游人,上下丹霞峰,花费整整3个小时,登高受寒,观黄山日出,下山时,人人脸上喜气洋洋。
2013年10月22日黎明,在人民广场上直达黄山的大巴之前,拍摄了一幅广场日出照片,太阳从“大世界”空心顶塔边冉冉升起,其实也很美呀!
有下列照片为证。

【2013年11月4日上午初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