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在大汉峰隘口前的开阔地

题图二:在对面山岭上要看“阿土农家”【下排居中】
【使用变焦拍摄】

大约上行了二三十分钟之后,到达了一个隘口。这里是一个工地,正在劈山挖土,几个工人,一台挖土机。没有料到,路旁,端端正正地放着一把椅子。
--
这不是专门为我们放的吧?(我想)
于是,钱君和我似乎多了一件道具,在隘口的开阔地上,摆开POSE,左一幅,右一幅,乐不可支哦。
--
先生,为我拍摄一张照片,行吗?(突然,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太太问我)
--
拍好之后,你把照片发到我女儿的邮箱。(我们还来不及作出反应,老太太又补充道)
--
好啊。不过,你看,我们现在正着拍婚纱。等会儿,行吗?(由于正在兴头上,我幽他一默,老太似乎没领会我的幽默。)
--
好。(说罢,老太和另一位中年女子走到一边去了)
......
这则小故事,已经刊发我博的《旅游花絮》【2】。有兴趣的看官,不妨去一览。
忽然想起1966年,文革期间,大串连来到北京天安门,激动啊。
当时,相机乃稀罕物,忽见一位帅哥在拍照,十分冒昧,我上前问道:同志,能不能帮我拍一幅照片,以后邮寄到我学校?
--
行啊。我给你拍,请你留下地址。(帅哥很礼貌地说)
半个月之后,等我到四川等地走了一圈回到复旦大学之后,果然收到了那张宝贵的天安门留影。
转眼47年逝去,没有想到,在今日之董岭重演了1966年天安门的故事。
不过,当年用的黑白胶卷的相机,还要通过邮局邮寄到我手里。现在,全变了。
--
再过47年,世界将如何?(我有点儿不敢想了)
后话:我已经将老太太的照片发送其女儿,其女儿见照片后,也已经给我回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