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气势浩荡而又秀美的狮峰亭

7月31日中午抵达董岭。午休后,晚餐前,与钱君即走过董岭广场,寻到2007年小住的董岭山庄,随即上坡去小黄山,寻觅狮峰亭,但苦寻无果。
新开辟的运输毛竹的公路取代了原先的山间小径。公路给山景破相,公路施工粗糙,路面坎坷,穿着新购的洞洞鞋,脚趾之间甚至磨出了一个泡,有点儿疼。
原先诗意漫漫的林中小道失踪了,现在你看,这是啥路呀!

7月31日晚餐之前未能寻到去小黄山狮峰亭的路,心情可以理解吧。
8月1日清晨,早餐之前,先漫步董岭广场,餐后,不到八时,便和钱君出发去小黄山了,心里还有些忐忑:能找到小黄山,能见到狮峰亭 -
我的老情人吗?
向村民打听,向地摊摊主打听,其说法不一。有的说上山之后,一直左拐,不要右拐,很快就到。有的则提出相反的路线。
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 --
狮峰,又叫小黄山,山腰有条观景小道,最后到达一个“独角亭”,有的说是“伞亭”。
这个一致的说法十分给力。存在是硬道理,存在就有希望。
很快,又来到岔路口。所谓岔路口,即一条公路朝下,另一条公路朝上。

昨日下午,两条路都走过,皆半途而废。今日,下了决心,先走往下的公路。
路面依然崎岖,脚丫微疼,我仍艰难向前。
与昨日不一样的是,今日的山路上能遇见游客,三五成群,有说有笑,有操沪语的,有操杭州官话的。
走呀走,十分钟后发现朝下的路是一条断头路。路之尽头,见到了几位砍竹工!

此时,只听得头顶上的山路上传来游客谈笑声。可惜,山陡草深林密。
--
哎,老了,年轻的时候,一定从这儿直接爬上去咯。(钱君叹道)
无奈,从原路折返到岔口,再上行。

原路下行路上的同路人皆纷纷打退堂鼓,没有再和我们一起去小黄山。
--
你们到了小黄山吗?(怀着希望,询问路人)
--
听是听说了,可惜没有见到。
--
算了,别着急。就算到山上来看景。不到小黄山也没啥。你看,这里的景致不是很好吗?(钱君知我心也)
一句话让我有点躁动的心,有点失落的心迅速归静。开始欣赏山景。
路上多竹林,郁郁葱葱的竹林,那是一片绿色的世界,赏心悦目哦。


心还是牵挂着小黄山,小黄山的观景道横亘于面北的山腰,蜿蜒曲折,走在山道上,左侧,峡谷风光一览无遗,右侧乃山坡,山坡上多松树,松树展出巨臂,风姿绰约,大有黄山松树之风。
--
小黄山的命名是否源自这些松树呢?(我默默地想)
一脚高,一脚低,借力一根细竹竿当拐杖,艰难行进在崎岖山道。
钱君爱山,此时的他,因对小黄山和狮峰亭毫无印象,一心一意欣赏身边的山景,投入地拍摄,并不断叫好。
受其情绪感染,渐渐地,从焦虑和失落中解脱出来。有以下照片为证。

前面不远处,三人行,其中一位是长者。
--
请问这里有路到小黄山吗?(钱君赶上两步,问长者)
--
有啊。往前走,沿着大路往右拐,再从小路进去便是。(老人答)
--
那儿是不是有个小亭子?(钱君又问)
--
对,有一个独脚的三角亭。(老人爽快地答)(注:经后来观察,的独脚的六角亭)
--
对啦,对啦。终于找到了!(我跟着激动地喊了起来)
老人说,他住在山上一个多月了,经常到这儿来,熟悉这里的山路。
在打算放弃希望的时刻,猛然间,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其实,人生亦如此。
--
现在的感觉真好。简直像当年忽然接到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一样!(此非我的夸张之词哦)
--
哈—哈—哈!(钱君笑声朗朗,多么富有感染力啊)
我放慢了脚步,开始细览山景。
以下照片,是钱君与三位游人“搭讪”问路的实时照片。

渐渐地,我们走到山的一个隘口,豁然开朗哦。右拐,即看到了峡谷之一隅。
--
对啦,现在的方向对了。

方向对头了,但是,具体的路线在哪儿呢?一堆乱石,像是山体塌方不久的样子。
此时,山穷水尽的感觉又上我心。
--
难道又是一条断头路?
--
山穷水尽疑无路?(我心又生疑)
说实话,若是我和钱君两人到此,一定马上掉头,并确认:横亘于小黄山山腰的观景小道以及那个狮峰亭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
--
你们看,这里刚刚塌方不久,乱石成堆,跨过这一堆乱石,那条小路,就通往小黄山啦。(老人一言,让我现场体验“指点迷津”)
定睛细看,确确实实,乱石后面,露出一条小道,若隐若现【请看官细看上图】!
小心翼翼,跨过乱石堆,便是我曾经熟悉的横亘山腰的小石径了。右边是山,是树林,左边便是小黄山之大峡谷,在“黄山松”枝干的间隙里,峡谷山景,顿扑眼帘。


不像当年,山腰里的小石径也尽显荒芜,杂草几乎覆盖了本来就狭窄的路面,10分钟后,登上数十级石级,便是第一个观景平台。这里可以居高临下欣赏峡谷风光,而平台一侧的几株黄山松,更惹人喜爱。在此留影,在此拍照,与几位后来的游客小聚,谈笑。
遗憾的是,此平台年久失修,木制的护栏。或缺或断,给人一种沧桑感。



低头看刚才上此观景台的小路,觉得这里的松树真美啊!情不自禁,我抱了平台上一棵松树,让钱君为我留影。

--
你看,从树缝里看过去,那不就是独角亭吗?(一位眼尖的游客说)
--
啊,小别重逢的老情人哦,今天,我又来了。别来无恙吧?(我心雀跃,我心默语)
使用变焦,为狮峰亭拍摄了一幅若隐若现的照片。
从这幅照片看,狮峰亭所在的观景平台,完全是用钢筋水泥柱子腾空搭建起来的。不信,请细看下列照片。
在我的记忆中,此后还有一个观景平台,就在小径的右侧。
果然,但是今天我们已经无法踏上此平台了,平台竹编的地面,已经腐朽。记得这里拍摄狮峰亭,可得最佳视角矣。今入无法登上,是为一憾。

前行,在朝下走几十级石级,扑入眼帘的就是狮峰亭!
小亭犹在,凌驾于峡谷之上,大有君临天下之雄风哦。2007年就听说,一位浙江的老板投资修筑了山道,建造了两个观景平台和狮峰亭。
狮峰亭的地理位置最为险要,在悬崕峭壁上,硬是使用钢筋水泥柱搭建了一个观景平台,平台内侧建造别致的独角亭 -
狮峰亭。在狮峰亭外的平台上一站,手似可抚摸蓝天白云,眼似可俯瞰蜿蜒青山。胸无点墨者,亦会脱口赞叹:美,真美!
应该感谢那位不知名的投资者。他请人设计,花钱修筑了这条观景小道,修建了三个观景平台。遗憾的是,只有资金和精力的投入,却无经济回报。不过,他做了一件大好事。
狮峰亭观景平台,也已荒芜了,风雨剥蚀,护栏“折戟”,地板“龟裂”,狮峰亭依然挺立,上面亭柱上的三个大字“狮峰亭”依然清晰。
--
当年来此,我在平台上曾经大声朗诵了苏东坡的“大江东去......”
--
当年来此,我曾歇坐在这块巨石上,用手机发送我的第一首外出旅游的打油闲诗......。
--
当年来此,我意识到健康已经恢复,晚年的旅游大幕已经拉开,心情大喜 ......。
--
当年来此,我独自念及数十年人生的坎坷曲折,终于到达了“一览众山小”的联想境地哟!
--
当年来此,......。
盘桓许久,回忆许久,拍摄了许多照片。




等我们离开狮峰亭,返回到那堆挡路的乱石时,忽然发现一张报纸压放在一块石头下,上书:小黄山由此向前
--
好人啊!(见此“路标”,我脱口说道)
--
也许就是那位指路老者留下的吧?(我与钱君想)
为啥?
--
后来,我们俩就一直没有见他们一行三人进入小黄山。
--
不可思议!不可思议!(我激动)
--
啥事体?(钱君发问)
--
现在,我的右脚的脚趾也不疼了。
--
哈-哈-哈,见到老情人了,功效非凡哦。

【完成于2013年8月8日下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