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临近龙门瀑,山有小亭,亭上有匾额,上书:脚底雷霆,上午未见也!

上午张君欲与我在葫芦湾折返,重走迎客瀑 - 龙牙缝 -
龙门瀑,我还是没有经得住“泛舟葫芦湾”,“穿越葫芦洞”之诱惑,未能杀回马枪,去欣赏那儿的幽静和险峻。
回到上西村,遗憾,如层层涟漪,从心中荡漾开去。
-- 朋友,下午我们杀个回马枪吧?(一边举筷,一边对张君说)
-- 啊?你们还要下九咆界去?(邻座的一位半老徐娘抢问我)
-- 不,不是这个意思。(我对她说,同时,朝张君挤挤眼)
-- 没啥,我们下午睡觉。(张君到底是山东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脑子灵活,他也对徐娘说)
看官欲问,你们下午要下山,重游九咆界,为何对此徐娘保密呢?
君有所不知也。
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徐娘爱好音乐。走到哪儿,手携录音机就提到哪儿,而音量放得很大。上午有人劝她别放音乐,因为徐娘的音乐声,不仅盖过了导游的讲解,还盖过了林中鸟雀的啁啾。你说讨厌不?
-- 哎哟哟,怎么一点点欣赏音乐的细胞也没有!(徐娘板脸,一声反驳)
-- 你有音乐细胞,就买一个MP3嘛。
-- 啥是MP3?(徐娘问)
-- 还可以买一只MP4呢!(没有人愿意正面回答她,却扯到了MP4)
下午,我们杀个回马枪,若是徐娘也跟着去,岂不风景大煞?
回房,稍做休息,我便呼呼入睡。张君无午休习惯,独自到楼下廊桥,坐在那儿与房东和邻居聊天。
脑子里好像安装了闹钟一般,醒来一看:2时15分!
去卫生间洗了一把脸,便与张君兴冲冲出发哉。
-- 哎哟哟,你们来啦!知道你们要重游,我跟你们去!
不料,在村口的两株300多岁的南方红豆杉树下,徐娘正等候在那儿,见到我们,便笑吟吟地迎了上来。
-- 我们就到这爿小店买点东西。(张君随机应变,我们走进“红豆杉小卖部”)
悻悻然,徐娘走远。我们俩立刻出店,下坡,穿田埂,过土地庙,过大寨田。很快,进入佳境。
小亭翼然于山顶。亭上挂着木制匾额,上书“脚底雷霆”四个大字。
哎,上午人多,步履匆匆,哎哟哟,连这四个字也没见着。
此时的九咆界山幽道静,只有我们两人。此刻,不仅能静静领略“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的诗境,而且可以小坐亭内,慢慢品味“脚底雷霆”之雅趣。
-- 四个字写得好,非常应景。
-- 是啊,龙门瀑,就从小亭外侧的山崖上奔泻而下,脚底生雷霆哦。
-- 真奇怪,脚底虽有雷霆,鸟叫和蝉鸣照样听得清清楚楚,互不干涉。
与张君一边喝着自带的饮料,一边聊着。
上午到此,小亭内人满为患,我们歇也未歇,匆匆下了山坡,导游说,从小亭到龙门瀑,一共有200多级石级。
低吟浅唱有鸟虫,飞瀑坠地如雷轰。
游走龙崖野猪林,上午下午景亦迥。
歇坐小亭,取出手机,给远在上海的亲友发送了以上一首打油闲诗。
走下200多级的石级,便到达龙门瀑底的“四鼓潭”。上午30多位游客,聚集在四鼓潭,为了争抢拍照的最佳位置,你争我夺。在一侧旁观的我发现:以飞瀑拍出的照片,那一张张脸,实属“强颜欢笑”。惹不起,还躲不起?我与张君对这种场面敬而远之。现在,是两个人的龙门瀑。坐于巨石,连拍数幅照片。此时,景幽心更静,心静则景更幽。
此刻,还能仔细阅读了“龙门瀑”的景点说明,知道为啥叫“龙门瀑”,瀑布落差为多少。
石径无人,栈道无人,彼此拍拍“人在行走中”的照片,十分惬意,十分自然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