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登顶途中

7月2日,到杭州之第二日,6时不到,起床,拉开窗帘,见“民国风”之屋顶,曙光初照,又是晴日。
下榻五洋客栈,好处多多。好处之一,是其早餐。
说实话,在英国旅游,吃花样繁多的洋早餐,动刀动叉的。真是想念五洋客栈的早餐啊,不仅环境优雅,看官可从以下照片中看出,五洋的早餐(免费),花样不多,却正合老叟之口味。
墙上挂着民国时期的西湖老照片,下面有一幅“平湖秋月”旧照,不得不一叹:当年的西湖真寒酸哦。泥岸白堤,白堤只有一条小石径,甚至平湖秋月也没有可以观景的平台。且不说当时从上海到杭州,要乘坐七、八个小时的老式火车。当然,当时杭州的空气和水污染少少哦。
八时不到,我们就上了门外的808路,直奔长桥。不消十分钟,过了万松隧道,就是长桥。
询问几位路人,皆不知登九曜山之路。在别人的误导之下,恰遇一位老者送孙子去汪庄幼儿园。叫我们掉头跟他走就是。果然,在汪庄对面,挂着“汪庄幼儿园”的牌子,往前在走数十步,即一登山口。由此而上,没错,就是登九曜山之路了。(看官记住:先到汪庄幼儿园,再找登山之路,就不会错了。)
当日气温不低,但山道修建得非常人性化。每隔几十米,就有一石凳,请君休息。山道不陡,缓缓向上。有时,竟不像在登山。我又与钱君谈起,可怕的安徽丫山石级,不知是偷工减料,还是错误估计的人腿的长度,十级登九曜山的石级,在丫山变成了五级,甚至四级,且石级的面高低不平。下山时,只觉得老腿在空中晃悠,当然钱君腿长,感觉没有我狼狈。
晨风从道旁树林吹拂而来,一阵阵凉意哦,还有鸟雀醒来不久,啁啾之声,十分悦耳。我与钱君漫步缓行,走走停停,聊聊歇歇,吃吃苹果,与登山健身的杭州人聊上几句,诉说我们的羡慕之情。
--
美哉,杭州!
--
快活哉,杭州人!
上午十时整,忽见“九曜山”之匾额挂于一小楼外。题词者,竟是吴昌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