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一:这尊唐三彩的面容是否哀中含怒!

题图二:这儿不是我的家,哪个盗贼把我偷到这里来了?-
我要回家!

迈入大英博物馆之33号展厅,被一种久违了的亲切感瞬间包围。
33号展厅不以惯常的分类方法展出,而是按年代排列,让各国观众在中国古代文化物证中徜徉,纵向推进,横向比较。尤其不能错过的是瓷器,上自汉唐,下至明清,青花、钧瓷、唐三彩、景泰蓝按年代与产地排列,应有尽有,这里大概是中国以外最大的中国陶瓷馆。
商代的青铜器及玉璧、周代的青铜簋、战国的各国货币、汉代的六博棋......,据介绍,有2.3万件中国历代珍宝,在中国最衰微的时刻漂洋过海,被栖身万里之外。
环顾四周,来自亚洲、非洲的游客的面容,与题图两幅照片上展示的面容构成了绝妙的呼应,没有谈笑,没有愉悦,没有开心;只有沉默,只有严肃,只有哀容。
--
他娘的!这不是在强盗家里看俺们家里的宝物吗?(一位山东大汉终于爆发)
--
不看了,咱们出去吧!(山东大汉的旅伴愤愤然,提议)
“游世界,逛大英博物馆!”这句大英博物馆的口号的背后,是多少国家历史的刺痛?而如今,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已经落幕。
马未都先生曾在游览大英博物馆后说,“我走出中国馆的时候蓦然回首,望见所有的中国文物都放射出智慧之光,让人热泪盈眶。”
热泪盈眶 - 这四个字写得多么耐人寻味啊!
导游说,五台山清凉寺的壁画也在这里展出,据说,这幅壁画是被切割成块,一块块搬到英国又重新拼合而成的。遭遇与此类似的还有墙壁上的敦煌壁画,“西方探险家”将其剥离母体时留下的割痕,现在仍依稀可辨。
中国陈列室就占了好几个大厅,展品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家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仅来自中国的历代稀世珍宝就达2万多件,其中绝大多数为无价之宝。如中国各朝代的绘画、刺绣,各个时期的出土文物、唐宋的书画、明清的瓷器等等,其中最名贵的为《文史箴图》、宋罗汉三彩像、敦煌经卷和宋、明名画。商朝钢模为两只连体的绵羊,中间驮着一个圆形的楼盖,造型非常美观、精巧。还有一只来朝的瓷酒壶,底座和责周围是一朵荷花,壶盖上坐着一只狮子,更是难得的珍品。博物馆后门的两只大石狮也是从中国运去的。
我们所能看到的仅仅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2.3万件中国历代稀世珍宝中的一部分,另外的十分之九都存放在10个藏室中,除非得到特别许可,一般游客是无缘谋面的。
一位境外网友,昨日发来纸条,问我:毛教授,
當你看完大英愽物館後,
有否一些特別的感覺, “在賊窩裡看見自己家中所失去的珍寶”??
我以上述文字答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