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去了一趟天坑古寨【游记/原创】【4月28日下午】

标签:
下宕村旅游 |
分类: 寻踪山水 |
题记一
2013年4月20日是安徽丫山三日游之第二日,上午,阴雨霏霏,牡丹凋谢,一叹晦气,下午,峰回路转,去天坑古寨,喜气一身。--
如此巨变,皆因“偶然性”也。
题记二
别人不看好的景点,对你而言,未必。-- 人与人之间,存在太大太多的差异。
------------------------------
偶然性,从哲学层面上讲,是事物发展和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可以这样发生、也可以那样发生的情况。偶然性与人的主观愿望无关,却与人的命运有关,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大处讲,一个人,是男是女,出身何地,出身贵贱,皆偶然性所致也。
从大处讲,一个人的婚姻大事,在茫茫人海中,也是人生某种偶然性结下的一粒果子。
从小处讲,人在旅途,走的是哪一条路线,往往是偶然性使然;
从小处讲,每次出门游兴之高低,也与偶然性捆绑在一起。
偶然性,时而带点戏剧性。
旅途,常因偶然性而精彩。
2013年4月19日 -
21日的安徽丫山三日游,让我再次品尝偶然性在旅途中的作用。
三日丫山游,刨去1000公里的往返路程,实际意义上的旅游,仅剩下4月20日之一日也。
人有千算,天则一算。
兴冲冲直奔牡丹花而去,偶然,一场大风,一场暴雨,牡丹花王,香消玉殒,隐踪遁迹;
偶然的天气因素,让本来可以取代花王的芍药花,含苞而不放;
阴差阳错,小导游的一个错误估计,把我们一行52人带到谷底,去观看所谓的“珠帘瀑布”。
雨后的珠帘瀑布,不仅应该名字富有诗意,现场也应更有诗意。很偶然,瀑布无“珠帘”,只是一根细细的水柱,团友戏称之之为“撒尿瀑”。不信,请看照片。

--
“撒尿瀑”,说法不雅,倒也解气。(一位团友说)
--
对,对!解气哦。(众游客附和道)
你也许会问:好好地出来旅游,解什么气呀?
君有所不知,一路下行,来到珠帘瀑布,路难行啊。
石级之间的“级差”特大。年轻人,照样可以飞奔上下,老人,膝盖不再柔软,骨头开始硬化,一脚踩下石级,由于高度过高,膝盖承重就大,承重一大,膝盖隐隐酸痛。
此外,石级的踩脚层,凹凸不平,又增加了行走之难度。
你看,人老马弱,行走在崎岖湿滑的山道上。

在山道上,如此折腾了近一个小时,来到“珠帘瀑布”,结果,大失所望。
于是,用一句北方话来说,叫“气不打一处来”,骂他一声“尿瀑”以解气,可息怒。
三日丫山游,乃失落之游。-- 几成定局。
吃罢午饭,回房休息。我和钱君故意绕了一个小圈,活动活动,散散心。此时,还是小雨霏霏。
下午安排自由活动,看来只能“宅”于酒店了。
忽然,钱君走向路边一小店,以下照片所示,乃钱君所摄,他就是在此打听到去下宕村的路线。

第一次听到“下宕村”,是在来丫山的大巴上。坐在钱君前排的一位退休女教师,取出一张报纸,递给钱君,并推荐丫山的“下宕村”,说是“天坑古寨”,风景那边独好。
--
哎呀呀,到下宕村,路远,上上下下,也不好走。
向导游询村,他大手一挥,我们的念头随之而去。
谁知,钱君游“天坑古寨”之心不死,一脸春风,朝我走来。
--
到下宕村,很方便,就沿前面的大路走,再左拐,半个小时就到下宕哉。(钱君兴致勃勃)
几句介绍,并未能点燃我的游兴。
当务之急,回房午休。上午体力消耗较大。
又是一个“偶然”!
进入宾馆,在大堂,恰遇几位同桌的团友。向我们推荐下宕村的,亦在其中。
几句交谈,众人达成一致:下午同游下宕村 - “天坑古寨”。
--
先休息一下,两点钟在这里集合吧。(团友提议)
--
三点钟吧。(我说)
--
三点太迟了,就两点半在这里集合出发吧。
回房,呼呼入睡。
两点半,同桌的八位驴友,准时集合,出发。
几个“偶然性”的共同作用,“天坑古寨”之行就这么开始了。

此时,天光敞亮。虽不见红日,空气,干爽爽的,能见度,远远的。
此时,一个午觉,睡出了精神;
此时,阴雨远去,明晃晃,天光补充元气;
此时,奇石罗列于大路之左侧,树上不知名的花儿盛开于大路之右侧,一路,看点不断,拍点不断;


此时,大路朝天,可以甩开大步;
此时,“晦气”渐行渐远,而游兴则渐行渐浓。
一行八人,说是“结伴”而游,其实,各走各的,散行于去下宕的大路上。
我和钱君,止步于奇石前,止步于奇花前,按动快门。


行不远,大路分叉,右拐便是进入下宕的公路。看得出,这是一条新建的公路。路口一石亭,尚无命名,也不见楹联,如果在浙江,亭名和楹联不可或缺哦。

公路两旁的山坡上,用碎石片,层层叠叠,垒砌的小“梯田”上,照样种植了牡丹花。

--
要是我们赶在盛花期来,多好啊。
--
你不是常说,人生无奈,无奈人生吗?
叹息之间,恍悟:花农如此累石造田,种植牡丹,绝非单纯地为了美化公路沿途之环境,而是为了“产出”,产出啥呢?产出牡丹花的花瓣。我们在餐厅用餐时,服务员端上的茶水,就是牡丹花茶。在小卖部,见到“牡丹花饼”。
注目之时,恍悟:为啥白色的牡丹花谢了,齐刷刷地,枝头不见萎缩的花瓣?-- 原来在白牡丹凋谢之前,花瓣早被花农采摘。

-- 哎哟哟,等我谢了,你们来了!(牡丹说)
--
哎哟哟,我还没开,你们来了!(芍药说)
--
哎哟哟,还有我在这儿迎接你们呀!(路边的野花说)
--
对头,对头。野花也美,就是不能采你哦。(我与钱君说)
--
哈-哈-哈!
路边黄灿灿的野花,闪入眼帘。
于是,我和钱君,你一句,我一句,现编了以上的对话,幽他一默。

也许是自幼生活在南京路的缘故,钱君特爱“野景”,“野景”,我戏称之为“野猪林”。此时,大路有闪出一条岔道,野趣十足,我们不走正道,走上岔道,前行一段,让钱君过把瘾。

去下宕的公路,缓缓下行。最后,路边的树木空隙间现出一幅世外桃源:山谷土地平旷,白墙黑瓦,村落俨然,鸡犬之声相闻也。
今年3月15日 -
18日闲住杭州,登上五云山,走十里琅珰,下山到梅家坞,一路行来,没少见竹林,却未见竹笋。此憾在此一补。快到下宕村之前,路两旁有竹林出现,此时的竹笋已经拔高成新竹。兴冲冲,双手握新竹,请钱君为我留影。

下坡的大道走完,便来到下宕村的村口,几株槐树,郁郁葱葱,站立村口,似乎在欢迎远方来客。
迎面走来四位,原来也是团友。
此照片借自钱君之博客。

--
你们玩过下宕村了?
-- 是啊。
--
怎么样?
--
没啥。就是走到头,见到了三棵古树。
--
啊?(我和钱君心头一振,却不凉)

【2013年4月28日下午初稿】
题记二
------------------------------

















【2013年4月28日下午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