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替剩女歌 -- 杜秋娘【1月17日午餐之后】

(2013-01-17 11:32:26)
标签:

读杜丽娘诗

分类: 断想不断
题图: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替剩女歌 <wbr>-- <wbr>杜秋娘【1月17日午餐之后】

《金缕衣》
作者【唐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此唐诗一般认为作者是杜秋娘,而《全唐诗》却认定作者为“无名氏”。我们就权当作者是一个女性吧。记得上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在周日的兴趣小组给我们讲解这首诗。限于当时的年代,强调强调爱惜时光,莫要错过青春年华。却痛批本诗后两句所传递的所谓“及时行乐”的错误思想。
     少年的我,认为老师站得多高,看得多远啊!-- 由衷佩服。
     今读之,感到十分亲切,但又不无遗憾。当年随老师的分析误读误解了此诗也。
     译成现代汉语,是否可有如此译文:
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
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
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
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这首诗含义比较单纯,反复咏叹强调爱惜时光,莫要错过青春年华。对青春的大胆歌唱,热情奔放,坦诚流露。 但是,咋能否定此诗所传递的劝世人“及时行乐”的信息呢?
     在唐诗中,此诗的意义最积极,既劝人惜时如金,又劝人勿沉湎于“惜金”而忘记了及时行乐,尤其在进入老境之后。
     我的硕士生,有的毕业多年,惊悉,至今仍然有单生者。
     上海,剩女的重灾区,据说剩女多达50万人以上。
     转念一想,杜丽娘当年写的这首诗,似乎可以看作剩女的代言诗。
     我说过,今后不会再去人民公园相亲角,因为那是一个白发父母伤心地,大龄男女无奈园。
     走过路过,度让人内心纠结。
     然而,杜丽娘的此诗,亦非仅仅为“替剩女歌”,亦是“替老人歌”。
     “卸磨”之后,每隔一段时间,还得回回“娘家”- 上海交大。     2010年秋,在图书馆大楼附近,见到一条大红横幅,上书九个大字:讲适度消费,老有所乐


    后来,得知,此横幅的背景故事:学校有不少退休教授,退而不休,刹车刹不住,忙于并乐于兼职兼课,一位退休教授猝死在夜校尚可的讲台上,此君平日舍不得消费,连“小意思”也不肯。
    -- 歇着躺着,养老金就自动进入牡丹卡,而且,还有外快。(这是他一直挂着嘴边的“名言”)
    教授死后,其子女在其箱底的存折上发现两百多万的存款。
    追悼会上,其子其女,欲哭无泪,伤心欲绝!    --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咋的,竟想起了杜秋娘的此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