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成现代汉语,是否可有如此译文:
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
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
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
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这首诗含义比较单纯,反复咏叹强调爱惜时光,莫要错过青春年华。对青春的大胆歌唱,热情奔放,坦诚流露。
但是,咋能否定此诗所传递的劝世人“及时行乐”的信息呢?
在唐诗中,此诗的意义最积极,既劝人惜时如金,又劝人勿沉湎于“惜金”而忘记了及时行乐,尤其在进入老境之后。
我的硕士生,有的毕业多年,惊悉,至今仍然有单生者。
上海,剩女的重灾区,据说剩女多达50万人以上。
转念一想,杜丽娘当年写的这首诗,似乎可以看作剩女的代言诗。
我说过,今后不会再去人民公园相亲角,因为那是一个白发父母伤心地,大龄男女无奈园。
走过路过,度让人内心纠结。
然而,杜丽娘的此诗,亦非仅仅为“替剩女歌”,亦是“替老人歌”。
“卸磨”之后,每隔一段时间,还得回回“娘家”-
上海交大。
2010年秋,在图书馆大楼附近,见到一条大红横幅,上书九个大字:讲适度消费,老有所乐。
后来,得知,此横幅的背景故事:学校有不少退休教授,退而不休,刹车刹不住,忙于并乐于兼职兼课,一位退休教授猝死在夜校尚可的讲台上,此君平日舍不得消费,连“小意思”也不肯。
--
歇着躺着,养老金就自动进入牡丹卡,而且,还有外快。(这是他一直挂着嘴边的“名言”)
教授死后,其子女在其箱底的存折上发现两百多万的存款。
追悼会上,其子其女,欲哭无泪,伤心欲绝!
--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咋的,竟想起了杜秋娘的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