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新场镇 时光倒流【游记/原创】【1月4日黎明时分】

标签:
新场民居旅游 |
分类: 寻踪山水 |
题记一
莫道矮屋陋室丑,却无富豪巨贾愁。拾掇干净家和顺,未来家境无需忧。
题记二
1957年 -
1970年家住漕河泾,就住在新场镇见到的破旧民居里,家徒四壁,且为泥地。驻足在如此这般的房屋前,我心沉重,怀念我的父母,怀念当年清贫而又有点儿甘甜的日子。
---------------------------------------------------------

行走于新场的小巷,时光倒流矣。
几回回,我跟钱君说:以前我们家住漕河泾,就是住这样的房屋【见上图】。
还告诉钱君,现在这些民居的地面是水泥地。而我家当时租住的房子,则是泥地。父亲休息日,常带我们去沪闵路河边的一家建筑材料店铺,去购买生石灰,撒在墙角,除湿、消毒。
再过几年,到新场镇来,也许更难见到目前的民居了。这些民居,有破屋平房,也有大户人家,其建筑“雄风犹在”。今天,有淡淡的冬阳,数九寒天,不少人家,晒晒棉被,晒晒衣物,生活,平平淡淡,却平安;生活,寻寻常常,却幸福。
走着走着,突然发现,新场的百姓人家,皆善于利用房前屋后的“边角”闲地,种点蔬菜,增添一片绿色,在严冬,也别有一番滋味。--
“四海无闲田”哦。
我告诉钱君,在瑞士和荷兰,房前屋后,居民种花养草,别具情趣。钱君说,自家种点蔬菜,倒也是有机蔬菜。我说,不仅绿色,而且方便,这些蔬菜常常可以满足不时之需哦。就像我家里的泡菜坛子,有时风雨大作,就不去菜场,开坛闻香,开坛有菜哦。【现在,我家不可一日无此君(泡菜坛子),此乃钱君所传授也】
一户人家,居然用泡沫塑料的大盒子种了蔬菜。夫人和女儿见了照片,受到启发 - 以后,不妨拷贝拷贝哦。为阳台增加更多绿色!
今年入冬以来,尚未见到盛开的腊梅。不料在南山寺附近的民居前,见到斗寒怒放的腊梅!-- 一阵惊喜哦。
毕竟是枕河人家。钱君眼尖,他突然发现一户临河人家居然在墙上“挂着”一艘小游艇!
更多精致细节,可以咀嚼,看官不妨自赏哦哟。-- 味道一定不错。
11月14日,与钱君同游朱家角,朱家角沿街非商铺即饭店,没有新场这么安静,这么纯朴,这么让我遐思悠然,让我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上世纪50
- 60年代上海西南郊的漕河泾镇。
今日游新场镇,对我而言,比朱家角更能引起心灵悸动,一阵一阵,或强或弱,或隐或显。
1月2日下午3时半,快要离开新场古镇时,忽见一家咖啡店的木板门上用粉笔写道:怀旧亦是风尚。【请见本辑最后一幅照片】
见之,又是一阵心灵悸动。
--
哦,真好!怀旧并非被年轻人不屑的老人的专利,竟成了“风尚”!
离开新场,心中有点儿依依,口占打油闲诗如下。


















【2013年1月3日夜初稿】
题记二
---------------------------------------------------------

莫道矮屋陋室丑,却无富豪巨贾愁。
拾掇干净家和顺,未来家境无需忧。
拾掇干净家和顺,未来家境无需忧。


















【2013年1月3日夜初稿】
后一篇:银泰记忆【1月4日午餐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