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桥之朱家角【11月21日黎明时分】

标签:
放生桥之朱家角旅游 |
分类: 寻踪山水 |
题图一:与钱君合影,以放生桥为背景
【不冷不热,秋阳灿烂,心情如洗,开心一整日哟】
【不冷不热,秋阳灿烂,心情如洗,开心一整日哟】

题图二:杭州拱宸桥(小号的放生桥)
【三年前的新浪博客的照片远没有今日照片的大气美丽哦】
【三年前的新浪博客的照片远没有今日照片的大气美丽哦】
http://images3.ctrip.com/wri/images/200911/RGMAO15210810734.jpg
今日与钱君游放生桥,时不时,想起三年前拱宸桥归来写的那篇游记《喜游古运河 泪飞拱宸桥》
钱君不愧为挚友也。他不仅读过此游记,还能说出其中的一些内容。
在该游记中,我动情地写道:
......
严格说来,今日并非与拱宸桥“首次见面”了。1978年夏日,三口之家曾在武林门夜乘汽轮从杭州到苏州。那日,暮色中,立于甲板,见轮船出城不多时,即缓缓穿过一座三孔大桥。不过那时并不知道从头顶“飘”过的大石桥叫拱宸桥!
“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
这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一句名言,人们对此名言的通常诠释是:河里的水是不断流动的,你这次踏进河,水流走了,你下次踏进河时,流动着的是新水。所以你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31年过去,运河流淌的水已非旧颜;
31年过去,夹岸风光已非旧颜;
31年过去,南来北往的船只已非旧颜。当年夜航的小火轮已经停驶,如今动车从杭州到苏州只需两个小时,当年的小火轮要在运河上行驶10个小时。小火轮“下岗”了。游客若想乘船游览运河,那也方便,既可以乘坐仿古的运河观光游船,也可以乘坐往返于杭州城和拱宸桥的“水上大巴”;
31年过去,人非旧颜。黑发的我,早生华发;挺拔的我,已始佝偻;当年赴杭城应试,为新前途拼搏,如今的我,已“卸磨”三载;
31年过去,装束非旧颜。当年小火轮上的三口之家,身背一只铝制的军用水壶解渴,头戴一顶草帽遮阳,手携一把油纸伞防雨,……。
31年过去,国亦非旧颜。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全世界倒数第二,而去年我国的GDP雄居世界第三,今年将跃居第二,仅次于美国!
今日运河里流淌的水,非31年之前的水,然而,“流”着的,“动”着的,又何止是运河之水呀。
人世间,万物皆流,万物皆动!
秋风拂面,美景送爽。
久久地,我立于拱宸桥之顶端;贪“览”眼前之新景;
呆呆地,我立于拱宸桥之顶端;叹“惜”岁月之流逝。
放生桥横跨于镇东首漕港河上。5孔石拱,全长 70.8米,宽5.8米,高7.4米,是上海地区最长、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桥,称为”沪上第一桥”。古时24里长漕港河仅此一座大桥,南堍为朱家角镇,隔岸为昆山并亭,因地处淀山湖要冲,元代时,就已成交通要道。明隆庆五年(1571年),由慈门寺僧性潮募建。四百多年前要在水深流急的大江上建造如此大桥,极不容易。该桥设置了超薄的柔性墩,使主拱受力大大减小,材料大大节省,这对当地缺乏矿山资源,造桥石料全靠外运来说是十分经济的。桥拱主拱圈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法,加强拱石间的联系,使薄墩桥更为坚固。桥的中孔9节拱石,两边孔分别为7节、5节,每节由9道拱石并列而成。上下拱石间有独块横系石联接;桥台座石也为整块石板,显得十分稳固。由于墩薄,加上桥拱自然递增,全桥形成一个缓和顺适的纵坡,自然和谐地衔接两岸街面,显得雄伟而不笨重。桥上的石刻技艺也十分高超,龙门石上镌有盘龙
放生桥长如带,形如虹。“井带长虹”为朱家角十景之一。历来文人雅士赞美此桥,有诗云;“长桥驾彩虹,往来便是井。日中交易过,斜阳乱人影”。其诗没有详细描写那酒肆、茶楼。店面、铺房、河流、桥路,而以时间的空间化展现了古镇一天繁华的景象。尽管一日最好的时光已过去,但是桥的两岸仍然是那样热闹,达到了高潮。一个“乱”字,突出了车马喧闹,行人穿棱的流动的场面,爱桥临高仁立桥顶,远眺近望,水乡风貌尽收眼底。
放生桥凌空而起,以超越凡力的想象跨越宽阔的江面,表现出古时一代桥工克服天然险阻的无穷智慧和力量。从美学角度看,放生桥不愧是一座功能、技术、经济、美观融合一体综合美的桥梁。说来也怪,放生桥究竟有多少级,有人说南是73级.北是72级,第二遍再数又不是这个数了,没有人能数正确过。不信你也来数数,倒底是多少级。所以关于放生桥美丽的传说就更多了。
八十年代,在政府的重视下,对放生桥进行了加固,桥墩作了防冲措施,容貌焕然一新。九十年代为开发朱家角旅游事业,在放生桥东畔重修建放生池和放生亭,使放生桥重放光彩。使朱家角镇仍保持着浓厚的江南水乡风韵,放生桥成为古镇上的一个标志性占建筑。放生桥为上海地区现存最大最长的石拱桥,被录入《上海之最》、《江南胜迹》、《中国名胜词典》。随着该镇的文化旅游兴起,它将成为淀山湖畔的一个不可多得的旅游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