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第一日:断桥 - 平湖秋月【1】【7月22日黎明时分】

标签:
又走白堤旅游 |
分类: 寻踪山水 |
题图:夏日断桥 -
半池荷花一湖水

每次到杭,第一日午后总是先到断桥。此次亦不例外。你看,午餐之后,下午两时不到,我们就来到断桥。我爱断桥,原因多多。断桥,西湖第一桥啊,保俶塔,西湖第一塔,北山街,西湖第一街!白堤,西湖第一堤坝......。
今日断桥,锦上添花 -
云水光中的水榭旁,“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情画意,正激情演绎。
驻足断桥的游客比往日多了许多,或远眺苍茫湖面,或抬望宝石青山,或低首观荷,或谈笑留影。
来到断桥,已有习惯,取出相机,拍短视频 - 断桥360°C!
站立断桥的“制高点”,以保俶塔为背景,来它几幅照片!
当年在杭州苦读两载,无数次,骑自行车从松木场过来,骑车上桥,缓缓地,吃力地。然后,坐在自行车上,飞车下桥。我常跟友人说“箭也似的飞去”【借用鲁迅小说《药》之末句】。20年之后,与友重逢,来到断桥,他还会重复我当年的一句话
-- “箭也似的飞去”!
喜欢断桥,喜欢白堤。白堤,承载者太多的记忆,美好的,酸涩的。
清晨,在白堤的长椅上读英语;傍晚,在白堤看着夕阳发呆。 -- 1978 - 1980年,在杭州大学有两年读书时光;
与未婚妻从断桥款款走来,寒冬腊月,路旁有几个修路工在工作,其中一位,望着我俩突然大声说:这个手套真大!我们一呆,不知何意。突然,未婚妻把她的手从我的口袋里抽了出来。
--
真幽默!(许久,我才缓过神来)
与我的博士生清晨来此读书,谈文章的布局谋篇,谈文章的创意是一个“必须”,谈举一反三,谈写文章的“借”字......。--
那是十年之前的春天了。
断桥的记忆很多,还有......。
今日,和钱君同行,从断桥到平湖秋月,称为“白堤”,断桥下的荷花没有能接上孤山下的荷花,但是,白堤,已有一路荷香的感觉了。
--
走白堤,坐白堤,看游客,也是一景哦。他们操着各地的口音,或三五成群,或成双作对,或独游慢行。他们的步态、脸庞、眼神、笑容......
弥漫着别样诗意哦。
世上有千条路,万条街,哪一条路,哪一条街的“行人”,有白堤游人的那样的心情、步态、笑容?(我想)
--
现在的湖山,就像一幅水墨画!(钱君说)
去年此时到白堤,欲歇坐于断桥的花岗岩护栏上留影,刚坐,即跳起,因为石头护栏太烫,臀部挨烫!今年,凉风习习,时雨时晴,这种雨,也有诗意,你可以打伞,也可以不打伞。更加奇妙的是,荷叶沾了水珠,微风拂来,水珠滚动于荷叶之上;荷花沾了水珠,更添娇色。
今年3月27日 -
30日到花季杭州,观赏到樱花、郁金香和白玉兰,可惜到白堤,桃花的花苞缀满枝头,尚未开放!
去年2月21日 -
24日到杭州小住,在白堤尽头的孤山脚下,见一片片盛开的红梅,今日路过,右侧湖水荡漾,荷花怒放,而左侧的小树林,只剩暗绿的叶子,不见红梅矣。
古人云,花无百日红。此言极是,人生如此,家庭如此,社会亦然!
此间永恒者,唯林和靖留下的咏梅绝唱哦。
走过平湖秋月,我与钱君将沿湖行,登放鹤亭,到林和靖之墓。再往前行,西泠桥在望,孤山脚下,杭州最大的荷花群正在吐艳递香!
下车,见断桥第一眼

下车,见断桥第一眼

水墨画也

游人如织

留影,迫不及待

断桥最美时

居高临下

前赴后继三部曲

今日我又来

雾气氤氲

小舟待渡

非薄利,不能多销

上世纪30年代的照片显示:没有石头堤坝,只有泥岸

保俶塔之美

夏日烟雨

欸乃一声山水绿

小舟亦景

此地,审美永不疲劳

如诗如画

白堤锦带桥

过锦带桥,回望保俶塔

三岛在望

生态改善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