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5月17日下午再登五泄山,来到第五泄
二泡龙井味更稠,再登五泄步愈悠。
一泄一景飞翼亭,三泄最是让人留。
--
2012年5月17日上午登铁崖坪,下午独上五泄山,从容再有,作惜别。此诗发于第一泄。
大云旅行社为上海的老年人的旅游作了好事,一是时间长,一般5 -
6日,且上午旅游,下午休息。五泄六日,就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在森林中享受清闲,享受原生态的大自然。看游客从门前走过,匆匆上山,匆匆下山,在五泄逗留的时间不过两小时,为他们惋惜。
5月17日上午刚刚登上铁崖坪,午休之后,精神抖擞,想到明日即将告别五泄,不妨再上山跑一圈,看看五泄作惜别之游吧。
2005年和2006年,卸磨之前,曾带了博士生到天目山去读书,写论文。傍晚时分,学生陪我外出散步,公路旁,有一上山小道,几十级的石阶而已,上面有一古寺。学生建议:上去看看。我答:不。说实话,当时由于健康原因,视登山为畏途也。现在回想起来,还有点后怕。--
如果不是退休于60,而是干到65,不知还要多住院几次,甚至,毫不夸张地说:吾命休矣!卸磨以来,健康渐佳,体力恢复。你看,上午才登铁崖坪,下午又上五泄山!如此这般,我的生命进入了一生的最佳期。
清代袁枚在游记《峡江寺飞泉亭记》中就谈到:“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他指出“天台”、“雁荡”、“匡庐”、“青田之石”,这些瀑布未尝不奇,但“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虽欢易别”。接着他举了粤东峡江寺瀑布的例子,指出:“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蹬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于是水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诗兴大发,“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他认为“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五泄,有点像粤东峡江寺瀑布
-
“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五泄除了第五泄之外,几乎每一瀑都有观瀑亭。入内,可坐。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矣。此次重游,让我梳理第五泄到第一泄的关系,辨出五泄之间的异同。拍摄到自感满意的几幅照片。
何日在来此闲住?
-- 回眸第五泄时,我想。
来到第五泄

看官,见小彩虹否?

从第五泄上坡,再下坡,即见第四泄

有亭翼然

孙文的题词“破壁而去”在侧

穷幽极险

最美第三泄

第三泄之宽度,非其余四泄可比矣

从容留影
【游客稀少,等了半日来了一MM,让她给我留影哦】

百看不厌第三泄

白雪也

有亭翼然于第二泄

助游地图

留影第二泄

来到第一泄哉

也有一亭

第一泄之摩崖石刻

指路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