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288447443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镇江行第一日:西津古渡【12月31日黎明时分】
(2011-12-31 07:13:24)
标签:
西津古渡
旅游
分类:
寻踪山水
题图:西津古渡之“待渡亭”
现在来到“西津古渡”的待渡亭,你已经看不到滚滚长江,更无缘看到那木制的摆渡船了。
然而,耳边仍响起了两首古诗。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祜,为金陵渡题咏;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是宋熙宁元年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船到瓜洲时,见景抒情,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诗。
眼前似乎看见了李白、孟浩然、张祜、王安石......在此候船待渡的画面。
为啥著名诗人张祜在诗中称之为“金陵渡”呢?唐代镇江名“金陵”,故称为“金陵渡”。
为啥现在来此,只见“待渡亭”,而不见长江及江边的渡口呢?这是因长江在以后的漫漫岁月里“南涨北坍”,大江改道,原本是江水的位置,逐渐形成陆地,建屋修路。现在,西津古渡距离长江已有300米之遥。
“西津古渡”已在历史的洪流及动荡中走向衰落,千年古渡,已荒废残缺 …… 。
“待渡亭”,即现在的港口码头的候船厅,当年的商旅聚集在此,等候渡江,俯视滚滚长江,他们怀着各式心情,在此静候着一次远行,一次命运难测的远行。而胸有闲情逸致的文人墨客,见浩浩长江,看如画风景,便诗意顿起,写下了千古名作。
西津古渡坐落在镇江市西边的云台山麓,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令人称奇叫绝的古街,全长虽仅500公尺,但有自唐宋以来的青石街道、元明的石塔、晚清时期的楼阁,都是别具风情的建筑,沿坡而建的几道石门古色古香,门楣上历代名人的题字清晰可见,西边的小码头街仍保持着唐宋风韵,漫步在这条古老的街道上,似乎是在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内散步,可以领略当年古城地处要塞,商旅繁荣的风貌。
除了“待渡亭”让我驻足良久,思绪翻滚,还有一条山下山坡的青石板路,青石板路被车轮磨出深深印辙,深深印辙,竟让我心生无限的遐想和思古之幽情。
深深印辙,是鲜活的历史印记,在娓娓诉说着这“千年古渡,千年老街”的沧桑。
让我驻足流连的还有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它位于镇江市西津渡古街五十三坡上。此馆1982年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镇江博物馆。
1858年6月26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天津条约》,镇江辟为通商口岸。1864年英国开始在云台山上建筑领事馆,1888年初,镇江洋捕殴毙华人,群众愤怒焚毁了领事馆及巡捕房等。清政府屈辱侵略者,1889年赔偿重建,于1890年竣工。现存旧址就是当时重建的建筑。
“昭关石塔”又是一个亮点。因塔上刻有“昭关”两字,故名“昭关石塔”。又因其外形像一只瓶子,故又称“瓶塔”。相传为三国时孙权与刘备联姻时所建,当年称之为“石瓶”。其实,它建于元末明初。
昭关石塔是喇嘛式的石塔,塔的下半部用块石垒砌,成四根石柱,顶部铺满条石,筑成一个框架形的台座,下面可以通行人马。它横卧在小街中间,给这个临江小镇增添不少古朴的雅趣。石塔即建于这个台座上。塔高4.69米。塔座、塔身、塔顶三部分皆用青石雕刻建成。塔座用两个相同的须弥座迭成,须弥座上为覆莲圆座和扁鼓形塔身。再上有13圈带形浮雕,象征13层天,上置法轮和圆形仰莲小座,轮上刻有“八宝”,其上便是塔顶。石塔台座的东西两面横额上有相同的刻字,左右分别镌刻着丹徒、镇江的知县、知府等题名。
从待渡亭继续下行,穿过一片老式民居,约摸500米距离处有一块高耸壁立的石崖,这就是蒜山石崖。当年石崖之下即为滚滚长江
古代镇江,一直就是沟通大江南北的要冲。无论春秋时代的朱方,秦代的丹徒,三国的京口,金陵渡都是当时的军事重地和交通要津。隋唐以后,朝廷打压六朝古都的南京,贬为县级,镇江却升为润州,再由于南北大运河的修通,镇江地位日显重要。在那漫长的岁月里,它是我国东南地区漕粮、丝绸等物质北运京师的重要港口。
西津渡街的繁盛正得益于这一地理优势,其创建始于六朝,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近两千年的积淀,才有了如今的规模。
近千年的历史文化的积淀,让西津渡周边不大的区域成为了研究那段历史的活化石。一路走来所见到的元代石塔、临街的明清建筑及民居不过是最表层的遗留罢了。据近年考古人员对西津渡地区沿街一线的考察发现,整个街道下面叠压着3-5米厚的文化堆积层,包括从清代到唐代的历代路土遗迹。在唐代路基的块石下面,即是鹅卵石、流砂地层。文化堆积中出土遗物丰富,早期见有六朝砖瓦及先秦时期夹砂陶鼎足等,唐代遗物有莲花纹方砖、瓦当、璧足形碗、唐三彩器,宋代遗物则有陶瓷器及琉璃筒瓦、铁刀、撑船竹篙的铁脚等。这反映出,古街的修筑、使用从未中断,千年古渡的街道走向是稳定如一的。
儿时,常常从这里走过,却不知这里藏匿着如此众多的古迹。2011年12月26日,刚入住锦江之星,便逛大西路,一碗锅盖面,权当午餐,竟然吃出儿时味道。接着,沿大西路西行,便来到修葺一新的“西津古渡”。感知千年历史,触摸镇江老城之厚重历史底蕴。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高铁飞镇江【12月30日晚餐之前】
后一篇:
镇江行第一日:逛街并午餐锅盖面【12月31日黎明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