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登焦山观大江,晚归博客击键忙【12月29日晚餐之余/30日黎明润改】

标签:
今游焦山 |
分类: 寻踪山水 |
题图
今日10小时之前在焦山

定慧古寺钟韵悠,千佛新塔躲云后。
焦山不俗因江山,吾非鼠辈归苦斗。
--
2011年12月29日下午作于G7067次第二车厢73座
焦山,系“京口三山”名胜之一,(另两个是金山和北固山)向以山水天成,古朴幽雅闻名于世。其因碧波环抱,林木蓊郁,绿草如茵,满山苍翠,宛然碧玉浮江,是万里长江中唯一四面环水的游览岛屿,与对岸象山夹江对峙,正所谓“万川东注,一岛中立”,有江南“水上公园”之喻,被誉为“江中浮玉”。山高71米,周长2000余米,因东汉焦光隐居山中而得名。身临其境,确有“砥柱中流’’之感,好似登上普陀仙岛,赢得中外游人慕名而至。
焦山之所以享誉中外,其一是因为焦山耸峙于江心,犹为“中流砥柱”、“镇江之石”
焦山,气势磅礴;加上山寺隐约,林木苍翠,水域广阔,环境幽美,宛若人间仙岛在水中缥缈。其次由于焦山藏有许多珍贵文物和著名古迹,摩崖石刻于世皆知,碑林墨宝之多,与西安碑林齐名,为江南第一大碑林。其中被称为“碑中之王”的《瘗鹤铭》碑为稀世珍宝。笔法之妙为“书家冠冕”,极富有珍贵史料及书法艺术价值,故有“书法山”之称。其三是焦山多禅寺精舍亭台楼阁。寺庵有定慧寺、别峰庵、自然庵、玉峰庵、香林庵、海云庵等十多个庵寺。郑板桥有诗云“静室焦山十五家,家家有竹有篱笆……”每个寺庙都有名僧,能诗词歌赋,善琴棋书画,清代禅僧几谷,六静和尚是著名的画家,鹤州是拓碑能手,都曾享名一时。郑板桥、柳亚子、康有为等人,曾在焦山攻读。焦山还办过佛学院,慕名来此朝佛受戒的学徒很多,因此,焦山有“文化山”之喻。亭台楼阁有华严阁、观澜阁、文昌阁、汲江楼、东升楼、御碑亭、槐影书屋、黄叶楼、乾隆行宫、浮玉斋、枇杷园、蝴蝶厅等古建筑精华,点缀扛山,在自然山水中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因此,古人又称焦山十六景:华严月色,定慧潮音,山门松影,庵院槐阴,海云墨宝,石屋藏铭,西岸远景,东麓新林,江亭礼佛,岩洞寻仙,自然问道,安隐栖禅,危楼观日,枯木品香,香林花圃,别峰里园。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在此挥笔题写了
“无尽藏”三字,耐人寻味。日本森本长老留恋地说:“焦山是我第二故乡”。焦山的寺庙、楼阁等名胜古迹颇具特色,大多掩映在山荫云林丛中,故有“山裹寺”之谚。焦山与金山不同,焦山高大雄伟,金山小巧玲珑;焦山以苍翠的竹木取胜,金山以辉煌的塔寺建筑争长。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焦山“山裹寺”、金山“寺裹山”的民谚。
一大早即到焦山
焦山不俗因江山,吾非鼠辈归苦斗。
一大早即到焦山

留影渡船

渐行渐近

焦山胜境

美得从容

千佛新塔

古树遒劲

有亭翼然

定慧古寺

残秋犹在

焦山又名“浮玉山”,多诗情画意哟

庭院深深

当年鏖战急

古炮

登山途中小憩,恰逢游客路过,为我留影一幅

“吸江亭” -
好大气派

千佛塔下

唯见长江天际流

大江东去


惜别之前

想起了11月25日在太湖三山观芦花夕阳的美景

“千年修得共船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