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here can
I find the free woman? -- Hei, guy,
there is nothing free in New York!
以前教英语时,上两句对话是对“洋泾浜英语”的诠释。
第一句问话,直译成汉语,其意思是:我在哪儿可以找到不要钱的女人?而问者的所谓free
woman是想表达“自由女神”,“自由女神像”的正宗英语表达应该是the Statue of Liberty。
答者的回话是:嘿,兄弟,在纽约没有什么是不要钱的。 自由女神像 (the
Statue of Liberty)在纽约港入口的自由岛上(Liberty
Island),已经成为了美国崇尚自由的人文精神的象征。
坐游船巡游在海港内,曼哈顿的skyline(天际线)清晰出现眼前!
自由女神像,也渐行渐近。
10月23日上午,天公作美。我们乘船游览纽约的海港。遥看自由女神像。
没想到,曼哈顿的skyline美极了!上海黄浦江两岸的skyline,与之相比,尚稍逊一筹!
没想到,哈德逊河口的the Statue of
Liberty美极了!风雨剥蚀,多年氧化,铜铸成的女神像,已成绿色。但是,她背后的故事,仍然感动每一位游客。
1834年,雕塑家巴托尔迪出生在法国的一个意大利人家庭。他从青年时代起就酷爱雕塑艺术,自由女神的形象很早就存在于他的心目中了。1851年路易·拿破仑·波
拿巴发动政变推翻第二共和国后的一天,一群坚定的共和党人在街头筑起防御工事,暮色苍茫时,一个年轻姑娘手持熊熊燃烧的火炬,跃过障碍物,高呼“前进”的
口号向敌人冲去,波拿巴分子的枪声响了,姑娘倒在血泊中。巴托尔迪耳闻这一事实,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此这位高攀火炬的勇敢姑娘就成为他心中自由的象征。
1865年,巴托尔迪在别人的提议下,决定塑造一座象征自由的塑像,由法国人民捐款,作为法国政府送给美国政府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
法国为了纪念美国独立100周年而赠送的象征友好的礼物。女神的左手握着有1776年7月4日这一日期的独立宣言书,右手则高举着火炬。
更让我唏嘘不已的是,1866年,当自由女神象被运到纽约,组装好后,她成了当时纽约的最高建筑(92.99米)。然而,不久这个高度就被曼哈顿的拔地而起的一幢幢摩天大楼群给打破了。 --
可以说,自由女神像目睹了曼哈顿的崛起!
游船上游客拥挤,你要拍照留影,常常镜头里“挤”了不速之客,合影就合影吧,也算是一种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