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吐心言:私人邮件一封【8月14日上午】
(2011-08-14 08:55:19)
标签:
私人邮件休闲 |
分类: 断想不断 |
DH,早上好!
邮件收到两日。你正在享受暑假,想必健康情况更有改善,况且下学期是你的学术假,“上课机器”可以得到维修和保养。
人生匆匆!
8月10日,YLL来我家作客,次日,又陪她去金茂大厦的拉图餐厅品尝“国际海鲜”(Y之语),走了顶级奢华的“上海国金”,还登高环球金融中心。
成休闲打油诗一首。
岁月无情,人生易老!
在法律面前,难以做到人人平等,而在时间面前绝对的人人平等。-- 还是上苍最公平哟。
我不知你,看光阴如此飞逝,内心有何感受,我总有点酸楚。
与Y交谈,回忆起玉环7年及临海10年。
玉环坎门7年(1972 - 1978),人生之最低谷也。学术上刀耕火种,经济挣扎在贫困线上,甚至两人的工资不够花,月底,还要向学校借“互助金”度日;
临海10年(1980 - 1990),国运起色,家运也随之起色。学术始爬坡,经济始脱贫。
1982年寒假,夫人从学校归,让我骑车去她学校领肉和鱼。结果,领回一只猪腿和几条大青鱼,在厨房全家忙了半日才处理完毕。
那是最感富足的一个春节,这种脱贫初期的幸福指数之高,前无先例,后无来者;
在临海,家里添置了第一台电冰箱,第一台洗衣机,第一台落地电扇,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第一台收录机,……。
夜半起身,还要打开冰箱门,看看这神奇玩意儿,落地电扇(嘉兴产,海鸥牌),女儿称之为“精密仪器”,夫人称“海豚牌”洗衣机是“解放牌”,全家晚上看“霍元甲”,如痴如醉,“蓝色的多瑙河”临睡前,还要再听一遍……;
1983年第3期的《英语辅导》刊登了我的一篇小文,此后,我喜爱写作的天性,得以发掘和演绎,且一发不可收拾,连篇累牍,刊物的档次节节高;每年都能拿到学校的“科研奖”;
家有小女初长成,从哲商小学到台州中学,从台州中学到成功高考回沪……;
那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了!
在《英语人生》中,我写道:
课余读书走笔,无功利之心,无“闻达诸侯”之念,超脱而又潇洒,这或许与台州师专的外部环境有关。临海倚山傍海,是浙江中东部的历史文化名城。那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人杰地灵。与之毗邻的黄岩、温州等地,乃商贾云集之地,临海却是一个例外!临海人历来羞于经商,而甘坐冷板凳,情愿寂寞,乐于求学,善做学问。幸哉,此生能在台州“躬耕”10载!
1990年回到上海后,我一度“下海”,然而,临海10年的书斋生活,令我回首,让我留恋。其实,临海10年,锁定了我人生的轨迹!商海无边,回头是岸。我决意返回校园!重新拾回临海10年那“命笔南窗下,悠然见巾山”的校园情韵和书斋之乐。巾山,乃矗立临海小城中央的双峰,峰顶有巍巍古塔。
你我交往近40年,从师生变成兄弟,尤其在从临海调动回沪的问题上,你曾在一次夜谈(杭州大学天目山路大门外),给我一个强大的心理推力!-- 你富远见,甚于愚师也。
跟Y谈起与你几十年的交往,我十分动情。
临海虽好,不可久留也。如果至今我们还生活在临海,我与家人皆不敢设想哦;如果你至今生活在玉环或是临海,你能设想吗?
学术上的真正起色,在上海;经济上的真正脱贫,也在上海。
尤其是卸磨之后,叶落不能归根,人生大憾 -- 岂能有今日之晚境!
Y的到访,给我和我的家人带来了快乐。-- 毕竟,难忘临海十年;
同时,也更让我坚守自己的信念:惜福,最惜当是一生之晚福!
明日将去温岭“渔家乐”三日,车过临海,放眼之间,内心定会唏嘘一番。
居士
2011年8月14日星期日黎明时分
邮件收到两日。你正在享受暑假,想必健康情况更有改善,况且下学期是你的学术假,“上课机器”可以得到维修和保养。
人生匆匆!
8月10日,YLL来我家作客,次日,又陪她去金茂大厦的拉图餐厅品尝“国际海鲜”(Y之语),走了顶级奢华的“上海国金”,还登高环球金融中心。
成休闲打油诗一首。
半空雨点如雪片,外滩一线依稀见,
师生旧容已成梦,一别故园廿五年。
--
2011年8月11日下午与Y同登环球金融中心,俯瞰人世之变,仰叹人生之快
诚如你所言,“当初是个青春少女,现在也已人到中年”。而当时“人到中年”的我,已步入老境。师生旧容已成梦,一别故园廿五年。
岁月无情,人生易老!
在法律面前,难以做到人人平等,而在时间面前绝对的人人平等。-- 还是上苍最公平哟。
我不知你,看光阴如此飞逝,内心有何感受,我总有点酸楚。
与Y交谈,回忆起玉环7年及临海10年。
玉环坎门7年(1972 - 1978),人生之最低谷也。学术上刀耕火种,经济挣扎在贫困线上,甚至两人的工资不够花,月底,还要向学校借“互助金”度日;
临海10年(1980 - 1990),国运起色,家运也随之起色。学术始爬坡,经济始脱贫。
1982年寒假,夫人从学校归,让我骑车去她学校领肉和鱼。结果,领回一只猪腿和几条大青鱼,在厨房全家忙了半日才处理完毕。
那是最感富足的一个春节,这种脱贫初期的幸福指数之高,前无先例,后无来者;
在临海,家里添置了第一台电冰箱,第一台洗衣机,第一台落地电扇,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第一台收录机,……。
夜半起身,还要打开冰箱门,看看这神奇玩意儿,落地电扇(嘉兴产,海鸥牌),女儿称之为“精密仪器”,夫人称“海豚牌”洗衣机是“解放牌”,全家晚上看“霍元甲”,如痴如醉,“蓝色的多瑙河”临睡前,还要再听一遍……;
1983年第3期的《英语辅导》刊登了我的一篇小文,此后,我喜爱写作的天性,得以发掘和演绎,且一发不可收拾,连篇累牍,刊物的档次节节高;每年都能拿到学校的“科研奖”;
家有小女初长成,从哲商小学到台州中学,从台州中学到成功高考回沪……;
那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了!
在《英语人生》中,我写道:
课余读书走笔,无功利之心,无“闻达诸侯”之念,超脱而又潇洒,这或许与台州师专的外部环境有关。临海倚山傍海,是浙江中东部的历史文化名城。那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人杰地灵。与之毗邻的黄岩、温州等地,乃商贾云集之地,临海却是一个例外!临海人历来羞于经商,而甘坐冷板凳,情愿寂寞,乐于求学,善做学问。幸哉,此生能在台州“躬耕”10载!
1990年回到上海后,我一度“下海”,然而,临海10年的书斋生活,令我回首,让我留恋。其实,临海10年,锁定了我人生的轨迹!商海无边,回头是岸。我决意返回校园!重新拾回临海10年那“命笔南窗下,悠然见巾山”的校园情韵和书斋之乐。巾山,乃矗立临海小城中央的双峰,峰顶有巍巍古塔。
你我交往近40年,从师生变成兄弟,尤其在从临海调动回沪的问题上,你曾在一次夜谈(杭州大学天目山路大门外),给我一个强大的心理推力!-- 你富远见,甚于愚师也。
跟Y谈起与你几十年的交往,我十分动情。
临海虽好,不可久留也。如果至今我们还生活在临海,我与家人皆不敢设想哦;如果你至今生活在玉环或是临海,你能设想吗?
学术上的真正起色,在上海;经济上的真正脱贫,也在上海。
尤其是卸磨之后,叶落不能归根,人生大憾 -- 岂能有今日之晚境!
Y的到访,给我和我的家人带来了快乐。-- 毕竟,难忘临海十年;
同时,也更让我坚守自己的信念:惜福,最惜当是一生之晚福!
明日将去温岭“渔家乐”三日,车过临海,放眼之间,内心定会唏嘘一番。
居士
2011年8月14日星期日黎明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