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8年友情深:私人邮件一封【6月25日晚餐之前】

(2011-06-25 17:55:29)
标签:

38年的友情

分类: 断想不断
DH,你好!
    38年来,你我走过了这样的历程:坎门中学的师生 - 杭州大学的同学 - 台州师专的同事 - 美国专家John Updike的Couples的合译者 - 常来常往之友人。
    1972年暑假的一个夜晚,你我散步来到坎门后沙,面对夜色中的大海。坐在礁石上,你向我打听上海复旦大学,怀着几分悲情,我娓娓描述了复旦的一切。当时,我并不知道那次夜话给你留下了殊深印象,甚至改变了你的人生。1977年恢复高考,你即刻报名,并金榜题名。
    1972年暑假的“后沙礁石夜话”似可视作你我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为啥?我虽然毕业于复旦,但是,文革动乱之后,竟然被分配到玉环海岛的滨海小镇 - 坎门!此刻的夫人和我正处人生之谷底。而你,那时还是一名高中生,尚处人生的起跑线上!
    在玉环时,夜半醒来,夫人和我展望未来,当时的共识是:调动到杭嘉湖平原的某一所中学去教书,乃人生之最高目标也。如此,可以离沪离家更近些。
    当年,在玉环街头,假如有人对我说,你以后能调回上海,并在上海交大当教授,当博导。我会认为,此乃痴人说梦。
    当年,在坎门中学,假如有人对你说,日后你会到浙江的最高学府当一名教授。你也许会认为,咋可能呢?
    你周围的人,包括我在内,做梦也不会想到你后来成为国内知名译者,你翻译英国文学家、诗人戴维•赫伯特• 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 /1885-1930)作品在全国产生影响。一次回沪,在淮海路最大的书店的显要位置正宣介你翻译的劳伦斯名作《恋爱中的女人》。
    几十年的光阴,哗哗流去,迅疾且一去不返!当年之“梦”,一一成真!
    今天,在百度输入“劳伦斯”以及你的姓名,还可见你翻译的劳伦斯的名著“恋爱中的女人”和“迷失的少女”等大量信息。
    我比较认命。你我之梦想成真,有上苍的青睐。比如我俩的婚姻,皆大大助推了我们的事业。我的夫人,在从临海调动回沪,在从公司调入大学,等等问题上,皆舵手也!没有夫人掌舵,至今我也许仍在黑暗中摸索哩。
    你也一样,当年你在杭州大学读完硕士,若你未能与小胡相遇成婚,根据当时的政策,你之留杭任教,也许会成为泡影。
    你我并无超人的天赋,除了上苍之眷顾外,你我之勤奋,超常人也。
    比如,你曾在酷暑的杭州,一头扎进图书馆尘封的书库,搜寻可译之书,走出暗室,双手抹黑!
    比如,我在电脑前久坐不起,2005年5月5日夜下床,突然无法行走,从小卧室到书房,十几步远,居然要扶壁而行,去医院时,在门口已不能弯腰穿鞋!
    你我之成功,还要感谢上世纪80 - 90年代比较正常的学术环境,在许多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对我而言,基本上弹无虚发。你的翻译作品,还有你创作的小说,出现在全国书店,甚至出现在偏远火车站的书摊上!那时,文章的质量是刊物发文的“硬道理”,现在,学术真的腐败了!当然,出版翻译作品,尚无严格的版权制度。
    2006年(60岁)的及时退休,简直救了我一条老命。假如根据规定,作为博导,我可以干到65岁,若干到65岁退休,也许可以多带出几个博士硕士,也许我将多住几次医院,甚至……,这是多么可怕的情景啊!
    最近,我所崇拜的当年复旦外文系的一位教授辞世了。我与复旦的老师(现旅美)与同窗有过一番“对话”,引起我的思考。
    你的邮件的两句经典之言,更让我认真思索“死亡”这个字眼。
    你说:我们的昨天再也不会回来,昨天已死。就是一秒钟前的我们也已消亡。因此,一个人即使活了百年,实际上只比逝去的朋辈多活了一个瞬间而已。由此看来,“死”与“活”只是一个瞬间的差别。由此再一想,死亡也就没什么特别可怕了。因为,死了后,一个人失去的也就是一个瞬间而已。
    此言与“人生苦短”与“白驹过隙”之说遥相呼应。你我的第一次合影,在1978年的灵隐寺大门外,最近一次即今年的5月16日,其间相距33年,不是短如一瞬吗?

图一   1978年我们在灵隐寺大门外合影,我是青年,你乃一少年也!
38年友情深:私人邮件一封【6月25日晚餐之前】
图二  我们的最近一次合影,我步入老境,你正值盛年!
【今年5月16日两人去湖畔烛光茶座前,集贤亭前留影】
红瘦绿肥 <wbr><wbr> <wbr><wbr>杭州五日【1】:诗配画【5月20日晚】
   
    去年春天,你与夫人陪我重游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回首1978 – 1980的两年的杭州大学苦读,更是一个瞬间而已。在当时,日子也是一天一天,一周一周过来的呀。
    步入老境的我,作如此慨叹,意在看远,览物于胸;意在看透,洞若观火;意在看淡,超然物外。
    步入老境的我,作如此慨叹,意在精致地过好每一天,全家平安幸福,在今后的十年,有体力出远门旅游,有脑力居家写作不辍。当然,这只是一厢情愿,不知老天爷肯赏光否。
    下月初将去俄罗斯,打算9 – 10月再去美国,你离开美国也有15年了,不知是否重游之念?1996年我的美国之旅,大学跑得较多,且用的是胶卷相机,留憾甚多。此行欲补其不足。

柳岸居士
2011年6月24日上午
图三  在杭州太子湾
38年友情深:私人邮件一封【6月25日晚餐之前】
图四   在西湖手划船上
38年友情深:私人邮件一封【6月25日晚餐之前】
图五   在浙大校园
38年友情深:私人邮件一封【6月25日晚餐之前】
图六   在杭州灵山观梅
38年友情深:私人邮件一封【6月25日晚餐之前】
图七   在杭州茅家埠
38年友情深:私人邮件一封【6月25日晚餐之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