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手术台一周月感言【2011年5月14日/周六晨发】

(2011-05-14 06:45:25)
标签:

手术一月断想

分类: 断想不断
   一个月之前(4月14日),我上了手术台,微创手术,切除了部分增生的前列腺【约100克】,尿道从此“变通途”!痛苦最是下手术台之后的一周。4月20日下午出院,回家之后的10日之内,仍如医生预言:尿频尿急可能比术前更厉害!甚至小便可能失禁。
   现在呢?手术一整月了,出院也有14日了,康复迅速,困扰多年的排尿问题,一去不返!生活质量随之提高,原来晚上不敢喝汤,甚至不敢吃面条,因为会导致尿频,现在没事了。居家或外出,内急次数锐减,不必急寻便所,甚至“就地解决”了,现在没事了。
    -- 喝了那么多水,尿到哪儿去啦?(前两日,傻乎乎地我问泌尿外科的医生)
    -- 手术前,前列腺压迫了尿道,以至于尿到受阻,尿线变细,现在的尿线可能是术前的五倍那么粗,也就是说,你以前要五次撒尿,现在一次就完了。此外,你以前的残余尿达140ml,也是因为尿道受阻,剩余的尿动力不足,无法及时排空,现在,一排即空!(像老师对学生上课一样,医生认真作答)
    -- 谢谢你的解释!傻,我真傻。(我答)
    -- 这是祥林嫂说的话呀!(旁边的教师模样的先生插话)
    -- 哈哈哈。医生办公室内一阵笑声。
    今日,给友人发送打油闲诗如下:

手术择日四一四,全麻一如死一死,
术后一周苦中苦,一月逝去不内急。
                                       -- 2011年5月14日下午为纪念在长海动手术一周月而作

   ---------------------
     此次在长海医院的病榻上,浏览《红楼梦》。

    《红楼梦》在第一回中。甄士隐家业破败后,夫妻俩到乡下田庄里生活。又赶上“水旱不收,鼠盗蜂起”,不得安身,只好变卖了田产,投奔到岳父家。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甄士隐“急忿怨痛”、“贫病交攻”,直正走投无路了。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疯癫落脱、麻履鹑衣”的跛足道人走过来,叨念出这首《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在长海医院的病榻上读《好了歌》,别有一番滋味;年过六旬,读《好了歌》,其滋其味,迥异于少年时代读之。
    在病榻上,又想到,《红楼梦》里,宝钗念的《寄生草》里的句子:“……漫搵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最打动贾宝玉的是其中的一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红学界曾经有人用两个字来概括这部宏著 -- “色空”。
    病榻上的我想,其实,概括这部宏著,一字足矣 -- “空”。最感动贾宝玉的那句话“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其实质就是一个字 -- 空。却原来,世间万事皆空也。
    许多读者,读了《红楼梦》,其实,未必能看出《红楼梦》里的“空”字。看破红尘者,天下毕竟占少数,红楼红楼,乃“红尘”之影射也,是世间红尘之“微缩景观”。与大世界相比,大观园只是小盆景,而生活在小盆景的各色人等呢?小男人,小女人,小情人,小仇人……自以为是富可敌国的大人物,等等,说到底,皆世间的匆匆过客,无一能例外。
    杭州的一位携程游记写家,看了我的游记“东瀛归来不看樱”之后,曾经慨叹:人的一生咋的如此拖沓,不能像樱花那样,开得轰轰烈烈,凋落地痛痛快快,一夜之间,去则去矣,毫无生的留恋。
    此君差矣。说到底,人生如樱,也同样“凋落地痛痛快快”哦。
    病榻上,我想了很多,很多。
    1980年,在杭州大学回炉两年之后,分配到浙江台州师专任教。住“十六间”。一日,我与王姓同窗路谈。
    -- 没有想到,他(一位邻居)已经50岁了!(王慨叹,言外之意是:那么老了!)
    -- 人生很快,你我眼睛一眨,也要50岁了!(我说,当时我俩年仅34岁)
    你看,转瞬之间,我们已经退休5年了!
    最近,复旦同窗聚会,一位女同学,当年明眸皓齿,顾盼生辉,曾一度引起我之暗恋。几年前的一次聚会,另一女生悄悄向我揭秘。她告诉我,当年董某某,因遭批判,在寝室内,先站上方凳,再爬山窗台,跳楼自杀。而这位明眸皓齿的同学,那一刻,就在寝室内看《毛选》,她就眼睁睁地目击董某某跳楼自杀的全过程,竟然无动于衷,最后,董姓女生坠楼而去......。闻之,我心颤,我头皮发麻,决意今生不再见此女。
    端详聚会合影,好半天,才找出这位见死不救的同窗。俱往矣,明眸皓齿今何在?
    杭州龙井茶室内,有一个假山搭起的门,入内便见“龙井”。
    第一次入此门,在1967年,时年21岁,第二次入此门,在1980年,时年34岁!
    咋的,眼睛一眨,13年过去,我已是34岁的人了? — 第二次入此门时,念及此,我怔住了。
    过几天,也许又要去龙井茶室了,又要入此门了。时年65岁!
    -------------------
    今日,快递几册我的书籍【英语翻译与写作之类】给长海医院的医生,以示谢意。他们要上职称,英语写作和翻译能力是一块重要的敲门砖哦。

    【手术一周月,2011年5月14日黎明时分匆匆击键而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