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宋庄三画家

(2010-12-28 07:01:53)
标签:

转载

分类: 寻踪山水
有其父必有其女,小毛部长亦酷爱旅游如斯!
原文地址:宋庄三画家作者:竹晨

在北京的第三天,偷了大半天的空,去访宋庄。

原本就是京郊通州的一个村庄,大约五六年前,一批画家陆续进庄驻扎。如今据说已经有4000名艺术家在这里生息。

[转载]宋庄三画家

[转载]宋庄三画家

我们去的那天突然降温了。寒风料峭,为了找朋友的朋友住的“国防艺术区”,我们在村里的小路上转了好几圈,偶尔擦肩而过的除了农民就是小黄狗,未见艺术家。也是,艺术家本来就是夜猫子,这会儿没准还没起呢。

[转载]宋庄三画家

幸好有朋友的朋友接待,我们得以深入艺术家的巢穴。一对湖南来的姐妹。妹妹是画画的,姐姐大概做经纪。艺术家的生活是简单的,一个大房间,天花板挺高,作画室,角落里搭了一个阁楼,也就是三四平米,睡觉用。有点像租了房子开店的人,大多数面积都给了店铺,一家人蜗居在阁楼上。妹妹毕业于广州美院,从她的言谈中,我才知道原来在“体制内”画画是可以把人的敏感和锐利磨掉的,比如,在美院当老师,做行政。如同被养在玻璃缸里的金鱼,安逸,庸常,而不知道自己庸常。她选择了把自己放到河沟里,期待粗砺的生活碰擦出灵感的火花。宋庄就是这样一个日常生活轨道外的野地,不少做艺术的人选择断了人间烟火,把自己放逐一把,在两难的时候,不得不以离异的方式硬性拗断。

待到一切都放下,倒有了一份难得的自在,如鱼得水。野村变成了世外桃源。我们拜访的第二位画家小刘从常规视角来看不能算成功人士,然而却是活得最自在的。美院考了六七年,始终落第,原因不是画得不好,是文化课和外语始终不过关。考到后来,年龄也大了,也没兴趣再考了,考美院为了什么?为了画画,然而画笔不就在自己手中么?被科班拒之门外其实倒成了一件幸事。按陈丹青的话来说,今天的美术院校“既不让你有知,又不让你无知”。不上也罢。如今,就在这一年才一万块钱租金的大画室里,画自己的画,喝自己的茶,看自己的书,冬日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澄明,轻盈,几盆绿色植物生机勃勃。墙上倚靠着一幅油画丙烯的“千丝万缕”,大片留白的画布上,中间是一团轻烟薄雾,里面有一个淡笔描绘的面目清秀的清代文人打扮的男子,坐地斜靠,似若有所思,似目光如炬,斜倚着一块石头——再定睛一看,竟是一座微缩的的山峦......

第三位画家堪称时代的宠儿。不过就是三十岁的年纪,前几年攒了一笔钱后到宋庄落户,潜心画画,住在糖厂厂房改建的艺术区。如今,他的画已经被海外一些机构收藏,也经常受邀出国办展。这位画家恰好也姓刘,但不似前一位小刘那么随性自我,很能沟通,也很了解国际艺术市场的行情。在他看来,生活在当下的艺术家是幸运的。努力画画,总有一天,会有人对你竖起大拇指,然后就是飙升的价码,久久落不下去的拍卖槌......

中午,成功刘热情地请我们吃饭,去了一个叫”荷香居“的小院落,是一个湖南籍画家的副业,吃地道的湘潭大碗菜。豆豉蒸鱼,老豆腐,干豆角炒肉,大块朵颐。小餐馆的半扇内墙刷成土黄色,挂了几个镜框,有点地中海风格的咖啡馆的意思,另外半扇墙保持原来的旧白色,是宋庄的原貌。 

 

[转载]宋庄三画家

放下面具
[转载]宋庄三画家

树上的老丝瓜
[转载]宋庄三画家

糖厂改建的艺术区
[转载]宋庄三画家

“荷香居”
[转载]宋庄三画家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